《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剛剛生效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規(guī)范行業(yè),支付寶錢包的余額頁面曾出現過提示語:“根據監(jiān)管部門要求,用戶根據賬戶的身份信息完善程度不同,享有不同的余額支付額度”。
這個額度一共有三類,第一類通過至少1個外部渠道驗證身份的,額度為1000元/終身;第二類通過至少3個外部渠道驗證身份,額度為10萬元/年;第三類通過至少5個外部渠道驗證身份,額度為20萬元/年。此外還有功能限制,前兩類賬戶只能消費和轉賬,只有第三類賬戶可以購買理財產品。
是不是感覺這么少的額度不方便?是不是認為央行又在替銀行出頭欺負支付寶?可實際上這個20萬元限額對支付寶用戶幾乎沒有實際影響,因為只有賬戶余額消費才會扣掉額度,使用余額寶、銀行卡、花唄根本不受額度限制。
余額寶誕生之后,普通用戶的支付寶賬戶里還剩下過多少錢?只要打開“余額自動轉入”功能,就可以每天自動把所有的余額轉入余額寶拿貨幣基金收益。這些年學余額寶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很多,但鮮有能像余額寶和支付寶這樣高度融合。如果不專門提醒,現在的用戶已經很少再去區(qū)分支付寶賬戶的余額和余額寶賬戶的余額,各種支付過程也不會有任何障礙。
設想一下使用支付寶的場景:無論是購物、理財還是還信用卡賬,資金來源如果是銀行卡,那么直接使用快捷支付或網銀支付都不受20萬元的限額影響,只需要關注銀行單日轉賬上限;如果資金來源是已經在支付寶上的錢,只要把賬戶余額轉入余額寶,同樣不受20萬元的限額影響。按照普通用戶的使用習慣,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賬戶余額沒有存入余額寶,這樣才會消耗每年20萬元的限額。
問題是,沒有余額寶的其他第三方支付怎么辦?作為支付寶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微信支付在紅包大戰(zhàn)中略勝一籌,但是并沒有形成余額寶這樣的理財賬戶。微信上的理財包括兩個部分,理財通可以轉入銀行卡資金,但這部分資金也只能轉回銀行卡;微信錢包賬戶上的零錢可以收發(fā)紅包和消費,但這些零錢買入的貨幣基金不能像余額寶那樣直接消費和轉賬,想使用必須先轉回微信錢包。
與渾然一體無需再刻意區(qū)分的支付寶和余額寶相比,微信的金融賬戶實際上被劃為三個部分:“我的零錢”、“零錢理財”和“理財通”。“我的零錢”可以轉賬、消費和發(fā)紅包,但是提現到銀行卡超出1000元的額度要收費;“零錢理財”只能由“我的零錢”購買,如果按照央行新規(guī),一類和二類賬戶需要關掉這個功能;“理財通”提供了完整的理財功能,但是與微信錢包徹底隔離,理財資金沒法轉入“我的零錢”。如果不能把“我的零錢”、“零錢理財”和“理財通”這三部分打通,賬戶限額遲早會影響騰訊的金融大計。
連微信支付尚且如此,其他支付又如何呢?百度、京東、萬達都在做自家第三方支付,甚至美團還因為無牌照強行上馬美團支付被抓現行,沒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不好意思說在做互聯網。如果央行進一步嚴管第三方支付的賬戶余額,那么做這些錢包和支付的收益到底在哪里呢?
借助紅包功能,騰訊已經不用擔心微信錢包的用戶活躍度,卻不堪重負只能向用戶收取提現手續(xù)費。百度、京東、美團和萬達在擁有夢想中的用戶活躍度后,究竟從哪里掙錢是個大問題。
美國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曾經推出自己的線下刷卡器,想依靠優(yōu)惠的刷卡費率吸引商戶。這個能在美國稱之為優(yōu)惠的費率是多高呢?答案是“15美分+2.5%左右手續(xù)費”。相比之下,銀聯早就把國內的刷卡手續(xù)費拉低到1.5%左右,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中國的支付便捷程度已經超過美國,手機二維碼購物已經成為可以向國際友人炫耀的中國科技。
可是在繁榮背后,支付這樣的基礎性金融設施究竟可以容納多少家公司呢?7月1日開始實施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還不足以造成足夠大的洗牌壓力,繼續(xù)燒錢拼市場份額仍將是行業(yè)主旋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