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商家都在發力去庫存
兩次微調過后,跨境電商新政似乎已板上釘釘,備受打擊的保稅進口商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有跨境電商人士最近告訴記者,在4月8日新政出臺前,某化妝品電商在鄭州保稅倉最高時有3000人的用工量,現在已經減少到了500人,裁員幅度超過80%,如果以后相關問題不解決,那只能關閉。有的保稅進口商家打算轉戰直郵,但這條路并不好走。
“香港(保稅)倉的已經漲價30%~50%,因為這是跨境電商首選的海外倉地點。”一名跨境電商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不僅僅是香港倉,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外倉租金也有所上漲。
還有的商家,對政策調整仍抱有一絲希望,“聽說有的部委還在找企業調研,了解情況,希望政策還能調整吧。”“最多一個月的時間,跨境電商就會出現熔斷場景,到時便是無貨可賣”
4月7日晚間,距稅改新政啟動實施幾個小時之前,財政部官網掛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正面清單)。在這份備受關注的清單中,不僅多款跨境電商熱銷商品未被包含在內,而且“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的規定,更是被部分地方監管部門,解讀為“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的監管政策已經與一般貿易無異”。
此后,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過兩批補丁政策,將更多商品納入正面清單的同時,還明確所有4月8日前已發貨或在區的保稅進口商品,均可按老政策執行(免于補領許可證和通關單),直至售完。不過,由于占據銷量大頭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仍有相當比例被排除在正面清單之外,且通關單可能按一般貿易執行,讓諸多商家短期內無心再進新貨。
這段時間,各大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商家都在發力去庫存。“現在跨境電商每天的出單量大概在18萬-19萬單,為了趕緊清庫存,有的做促銷還增加了出單量,但等庫存出盡之時,就是熔斷的時刻到來。”一名資深跨境電商人士這么告訴澎湃新聞。
去庫存的時間,最快可能一個月搞定。一家中等規模跨境電商的副總告訴澎湃新聞,最多一個月的時間,跨境電商就會出現熔斷場景,到時便是無貨可賣。
某跨境電商人士解釋,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都比較短,從來不會準備超過3個月的貨,所以可以控制成本,不會占用更多資金,等在途和在庫的商品賣完,而新的商品又進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