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要實現“品質中高端”的技術
品質是我國棉花產業的短板。我國原棉品質位于全球中等水平。原棉品質是指商品棉進入工廠進行棉紡織的品質,不是單項品質和單個品種比較,是綜合全面比較,是原棉遺傳品質、生產品質、軋花品質、流通品質和品質檢驗的綜合品質,全產業鏈(植棉業、加工流通業和棉紡業)的最終品質。這個看法和判斷得到科技界認可,棉紡織界認可。
在對“品質中高端”形成普遍共識,行動共識基礎上,把全面提升遺傳品質、生產品質、軋花品質、品質檢驗和提高經濟效益變成具體行動,提出提升品質技術途徑和措施:選育和種植“中高端品質”品種,有效提升產地纖維一致性水平;應用提質增效技術,提升中高端棉的產出率;提升棉花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突破機采棉技術和裝備;建立棉花生產保護區,發展“中高端品質棉”生產;推進優棉優用,優質優價,切實保障植棉者合理收益;促進棉花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棉花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我國棉花品質的一致性差。“十二五”時期,全國初次審定品種407個,比“十一五”減少196個,減32.5%。其中2015年全國初次審定品種為74個,比2014年減11個。大省之中,新疆、河北和河南審定數量在10個及10個以上。據監測,我國棉花播種品種(系)數量從2010年的569個減少到2015年的344個,減39.5%。受播種面積減少影響,2015年全國棉花播種品種(系)344個,比2014年減19.4%。近幾年中美植棉面積相近,美國種植品種最多120個,我國種植品種數量則比美國多2.3~3.8倍。品種多亂雜根源:品種審定過多過濫,品種遺傳品質的“同質性”普遍,商品品種種植的“底線”被突破等。
受環境、品種和技術影響,棉花生產品質具有不穩定性特征,生產品質包括早熟性和僵爛鈴率。早熟性指標指霜前花占籽棉總量的百分率,正常年景為80%,其中風險棉區與非適宜產區問題最為突出。機采棉對早熟性指標的要求更嚴格。霜前花一般能實現遺傳品種,是優質部分。僵爛率是產量和品質的損失部分,秋濕年景占20%,秋爽年景大幅減少。
采收環節和采收技術對品質產生重大影響。棉花無限花序決定棉花的分次收獲,持續時間長達30天。采收環節由原“四分五揀”倒退到“統花”,“三絲”有害雜物混入籽棉,加上“代售”環節有意混合,令棉紡織業十分頭痛。機采棉具有采收效率高,顯著節省人工。然而,機采棉都是不分級的“統花”,還易混入殘膜。與手工采收相比,機采棉增加了清花除雜工序,經過清花工序品質指標大幅下降,品質變差。
軋花工序對原棉品質存在固有的損害。鋸齒軋花機具有高效率特征,但對纖維損害也大;皮輥軋花機效率低,但對纖維損害小。2015年11月獲得南疆沙雅縣10萬噸“包包”檢驗數據,比較結果:皮輥細絨棉長度29~30㎜占72.30%,比鋸齒棉高46.4個百分點,可見鋸齒軋花對長度的損害最小,換句話講,鋸齒軋花普遍損害長度1㎜。長度整齊度指數U1和U2占86.6%,比鋸齒棉高37.3個百分點,也與長度損害最小相關。馬克隆值差異不大。斷裂比強度指數S4(24.0~25.9cN/tex)高于鋸齒棉的11.8個百分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