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在“新常態”下如何生存?
紡織工業新常態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不可逆轉的企業運行成本增加、貿易環境變化、投資環境變化;傳統行業的低門檻與品牌做強的高難度;產品遍布世界,品牌走不出國門等等;大而不強、大而難強的現實,一再強化著變革創新的必要性。只有理念堅定、方向正確,才可疾步前行、預窺千里。
首先,新常態下亟須找回“平常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夜暴富,可遇不可求;只贏不輸,亙古未有。行業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十幾年。只有心態正常了,才能告別浮躁,踏實進步。
新世紀前10年,我國紡織工業乘著上一輪產業調整成果和入世機遇,獲得了空前的高速發展,其勢頭可謂點石成金,灑豆成兵。然而,紡織服裝行業總體而言沒有秘密、沒有長期獲取超額利潤的資本。唯一可以確定的長期利好是,穿衣乃所有人長期穩定之需,經濟越發達、需求越大。決定企業進退至關重要的因素是,誰在過好日子時忘了進步,誰就可能被淘汰。
其次,新常態下亟須強調專心。紡織服裝業看似門檻不高,實則與科技的發展和需求的遞進同步,更高新的技術、更科學的運作模式及更先進的管理方法是一切行業進步的內在要求。貪圖小利、不思進取,就沒有進步;左顧右盼、用心不專,就不會有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貪圖眼前、不思長遠,就難有未來。
綜觀世界上的成功企業,無一不是“不求百強,但求百年”。魯泰紡織成立24年來專心于紡織,用700人的研發團隊,維持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固定供應商,實現同品種面料出口單價最高。
在創造出多項奇跡的深圳,政府對服裝業的支持實實在在,協會的服務扎扎實實,企業發展的地利優勢獲得極度挖掘,一大批女裝品牌迅速崛起,其在國內重點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他們的實踐證明,無論是企業個體還是集群群體,誰最專心誰就最有機會。
再次,新常態下亟須認清百姓品牌最具生命力。
但凡國內具有做品牌志向的企業,大都存有三個愿望,一是把自己的產品做成“中國名牌”,最好是“世界名牌”;二是賣出與國際知名大牌相去不遠的高價;三是大量開店。企業家們不知有沒有算過,中國的高端消費人群有多少?在這些人群中又有多少人的眼光會落在國產品牌上?在眾多立志創出大牌的企業中,您排在第幾?千軍萬馬爭奪少數高端需求,其結果必然是庫存居高不下、店鋪門可羅雀、企業增長乏力。
我國最有實力的紡織類服裝公司是上市公司群體。上半年在37家服裝家紡類上市公司中,預減和預虧的公司占了絕大多數。與之相反,Zara、H&M和優衣庫等“性價比”口碑頗高的三大外來快時尚品牌快速擴張,取得了驕人的銷售業績。在本財季的一二季度,其所屬集團均取得了兩位數的銷售增長。這表明,衣著最廣泛的需求在百姓,百姓擁戴的品牌具有生命力。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謀求生存發展之道,觀念要正、意志要堅、行動要實、心態要穩。“保持定力”應該眼睛向前,來自冷靜的思考;“有所作為”應該眼睛向下,來自對自己的充分審視。唯有如此,方是大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