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托底預案緩解“賣棉難”
四項綜合措施分別為,新棉上市后停止儲備棉投放,為新棉購銷創造良好市場條件;做好新棉收購工作,引導企業和農民積極購銷;妥善安排進口,鼓勵企業多使用國產棉;制定托底預案,當國內市場棉花價格過度下跌,出現“賣棉難”時,將采取必要措施鼓勵企業入市收購穩定市場。
業內人士預計,2014/2015年棉季棉花價格將出現大幅度下跌,托底成為業界共識。卓創資訊棉花分析師孫立武認為,2014年棉花市場行情呈現出產量繼續下降、需求有所恢復、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四個特點。
從整體市場供應來看,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均呈現出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數據顯示,國際市場連續五年產大于需。而過去三年國內實行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也形成了數目龐大的國儲棉,預計今年8月底,還有1100多萬噸儲備庫存,相當于國內1年多的消費量,預計還需三年才能消化完畢。孫立武指出,制定“托底”預案將有效緩解出現“賣棉難”,給市場一定的信心。
此外,該措施提出將妥善安排進口,鼓勵企業多使用國產棉。這意味著進口配額制將進一步嚴格執行,緩解低價國際棉花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棉紡企業成本有望降低
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業內對新年度皮棉價格估計區間在15500-16200元/噸左右。目前山東地區籽棉售價在3.1-3.6元/公斤,而去年同期為3.8-4.5元/公斤左右。新棉上市后,對棉紡行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形成一定利好。
不過,對棉紡企業來說,目前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度過9月份的“真空期”。按照相關規定,8月31日國儲棉將停止投放,9月開始棉紡企業將面臨“無優質棉可買”的尷尬局面。過去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使得市場上可以流通的優質棉花資源幾乎枯竭。由于今年新棉上市普遍較往年晚10天左右,新棉預計要到10月份才能進入內地棉紡廠家。
“真空期”對于大型企業影響有限。一家上市棉紡企業采購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了應對“真空期”,公司已經在8月底競拍“國儲棉”作為原料庫存,等到新棉上市,企業可采購價格更低的新棉花。對一些“隨用隨買”的中小棉紡企業來說,或通過使用進口配額或者使用粘膠、滌綸等化學纖維應對“真空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