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季試點新規則 價格形成由市場定
始于2011年的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已于今年正式取消。據記者了解,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來,3年間國際棉價“跌跌不休”,國內外棉價差呈現不斷走高之勢,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運行雙軌制。
今年以來,每噸棉花內外價格相差最高達到6500元之多,達到歷史高位。
2013~2014年度棉花收儲結束后,1100萬噸棉花進入國儲棉倉庫。在國家儲備棉巨量庫存難以消化的情況下,一條艱難的紐帶形成了:國內外棉價倒掛,導致紡織企業成本居高、競爭力降低以及訂單流失。
如此一來,基于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相關財政壓力和市場壓力逐漸浮出水面。
“國內外棉價差居高不下,降低了中國紡織企業參與全球貿易的競爭力,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之下,對中國紡織企業的打擊無疑是雪上加霜。”一位紡織行業人士認為,中國實行棉花收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棉農利益,同時保障市場供應,但當收儲政策進行到第3個年頭的時候已經是舉步維艱。
“由于國內棉花價格大幅高于進口成本,市場主體不愿入市收購,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上下游價格關系扭曲,市場活力減弱,對整個產業鏈帶來不利影響?!崩顕楸硎?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能夠有效實施的前提條件是國內市場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但近兩年來,一方面,國際市場棉花價格大幅走低;另一方面,國內棉花價格在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下高位運行,國內價格由以往低于國際市場轉為高于進口成本。臨時收儲政策因此難以繼續實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