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摸底虧損網企 或放寬本土上市條件
眾多網企國內上市意愿強烈
“京東、阿里等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陸續赴美上市,對高層震動很大,有望加速推動虧損網企國內上市的步伐。”接近監管部門的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該人士透露,對于國內優質互聯網企業上市資源的不斷流失,監管層早有意識,尤其在國內創業板推出后依然留不住這類新興行業企業,更是成為心頭之痛。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日前也直言,大批互聯網行業龍頭企業流失海外“是嚴重的教訓,今后不應重蹈覆轍”。
證券時報記者從有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監管層成立了專門的科技組,為虧損網絡企業、高科技企業國內創業板上市摸底調研。“科技組成員中特別吸納了來自互聯網行業的研究人員,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行業問題,搜集政策訴求,為后續具體政策出臺提供支持幫助。”
據悉,日前科技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密集調研,部分在互聯網行業投資卓有成效的創投機構,諸如IDG資本、凱鵬華盈、啟明創投等都收到了科技組希望推薦具有發展前景互聯網企業的信息。
除了到創投機構調研外,在一些場合監管層也問計于相關企業,以期為推動虧損網企國內上市尋求智慧支持。在資本市場學院日前組織的某內部研討班上,知名電商企業負責人也向“問計”的深交所有關人士建議,應該放寬盈利要求,引入更多符合互聯網企業特征的規模、毛利率、產品覆蓋面等方面的指標。
從摸底情況來看,諸多互聯網企業國內上市意愿強烈,有些企業已經在修改VIE架構準備回流國內上市,尤其是游戲行業,由于國外估值相對較低,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意愿強烈。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互聯網公司持觀望態度,希望監管層盡快排定虧損網企國內上市政策出臺的時間表,以便明確國內上市預期。
儲備虧損網企上市資源
證監會發言人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未盈利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的準入措施安排,監管部門一直在推進,但目前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都不太滿足。比如盈利的問題,證券法就有所要求,必須在上位法進行修改之后才能推進。對于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在此前討論的過程中意見仍難以達成一致,所以證監會認為要進行進一步的調研,待認識統一之后才能有所推進。
有信息顯示,目前有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證券時報記者從有關方面最新獲悉,證監會在調研基礎上,要求深交所盡快儲備一批暫時沒有盈利,但具有發展前景的互聯網企業。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側面證實了上述消息,他表示,監管層目前的確在密集調研互聯網企業,就其國內創業板上市意愿、政策訴求搜集意見建議,有意在調研完成后儲備一批虧損網企的上市資源。目標企業框定有一定的規模要求,此前一度流傳甚廣的1億元年營收門檻確在其中,“特別優質的企業可適當放寬至5000萬元左右。”此外,還需要考量是否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業務成熟度如何、科學界定是否屬于互聯網行業等。
不過,關于是否專門為虧損網企在國內創業板上市開設綠色通道,暫時無法得到更多的確切消息。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暫時沒有明確是否有上市特殊通道,目前只是要求儲備上市資源。對于有意在國內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最好在組織架構、吸收風投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安排,避免上市走彎路。而進入到虧損網企上市儲備庫,就有望日后搶占上市先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