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政策取消后棉花加工企業面臨的問題
市場重新選擇。連續3年的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導致很多棉花加工企業已經適應交儲帶來的客觀收益和便利,使棉花收購企業專心圍繞交儲打拼,放棄了對下游客戶關系的維護。如今突然將他們推向市場,完全市場化運作,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皮棉的銷路。
原先的紡織客戶因三年沒有供貨關系了,紡織企業也因適應市場需求,大多調整了自己的產品定位,不知道自己加工的皮棉能適應那類紡織企業的需求,因此,棉花加工企業需適應新的市場需求,重新打造自己的銷售渠道才能確保加工的皮棉銷得出,有效益。
融資變得困難。一方面,由于前幾年有國家收儲托底,企業市場風險相對較小,商業銀行尤其是小股份制銀行主動對棉花企業進行貸款營銷,盡管利率高,但融資相對比較容易。除了政策性銀行農發行占主導以外,都有2-3家股份制銀行不同額度的貸款。
但隨著執行了3年的國家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結束,棉花加工企業不在享受國家臨儲“鐵飯碗”保證,企業市場風險加大,對于經營風險一向非常謹慎的股份制銀行介入的意愿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通過與企業老板座談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股份制銀行到企業對接,而往年的這個時候客戶經理早就到企業聯系了。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市場風險加大,銀行貸款時對第二還款來源的要求也將比往年嚴格得多,而棉花收購企業自身資產較小,對外擔保能力較弱,自身沒有能力給別的企業提供擔保,所以,很難找到擔保能力較強的企業為自己擔保。擔保難落實,將成為今年棉花收購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
市場競爭加劇。國家收儲時,由于目標價位已鎖定,棉花加工企業只需按照國家出臺的棉花收儲價格倒推籽棉價格,按照事先推出的價格鎖定一定利潤空間進行收購,只要把好收購、加工質量關就可以了。而棉花收儲停止后,一方面皮棉價格由市場決定,同時沒有了國家交儲的目標價格和下游客戶的價格導向,籽棉收購價格也難以確定,因棉農適應了國家收儲時的價格,若籽棉定價低,棉農肯定不賣,籽棉定價高,皮棉銷不出去又面臨虧損,因此,市場風險增大。
另一方面,近年來,為了達到交儲標準和迎合新的等級檢驗標準,具備交出資格的400型加工企業都更新和增加了一些新設備,隨著產能和質量的提升,皮棉加工成本也隨之增加。取消收儲后,紡織企業的用棉取向很可能發生變化,價格因素將占主要成分,而沒有交儲資質的200型加工企業將會因加工成本低而搶占部分市場,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