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0月1日實現京津冀通關一體化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7月1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海關總署初步決定,今年10月1日將京津兩地通關一體化改革拓展到河北省,實現京津冀三地通關一體化。
鄭躍聲介紹,同時爭取10月1日在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同步推開長三角通關一體化改革。爭取明年初將長三角通關一體化改革拓展到長江黃金水道經濟帶11個省市。此外,預計10月1日左右在廣東推行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將進一步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提高企業通關效率。
他表示,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在北京和天津海關之間已于7月1日正式推行。最新數據顯示,已有超過10萬票進出口報關單,按照通關一體化方式進行運作。據估算,一體化模式可為企業節省通關成本20%~30%,降低物流成本20%~30%。
在進出口方面,鄭躍聲介紹,上半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3.67萬億元,下降3.6%;服裝、紡織品、鞋類、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33萬億元,增長1.3%。
鄭躍聲說,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商品在美國市場份額下降0.6個百分點,至44.4%;在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下滑0.9個和2.4個百分點,分別是41.2%和58.2%。
相關鏈接:巴基斯坦稱中國棉花政策影響巴棉紗產業
巴基斯坦媒體報道稱,中國對棉花政策的調整影響巴棉紗生產和出口。中國于2011年建立棉花儲存制度,并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向本國棉農收購棉花。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間的差價導致中國對棉紗及副產品的進口大幅增加,而巴棉紗出口也因此受益。自2010-11財年到2013-14財年上半年,巴光從對華出口棉紗就獲益35億美元。然而,2014年3月,中國調整棉花收購政策,不再提供高于市場價的收購價,而是向棉農支付當市場價低于計劃價時的差價。由于該差價低于此前的市場差價,中國棉紗進口需求隨之減少,而巴對華棉紗出口也大幅下降。2013-14財年第三季度,巴棉花產量同比僅增長0.9%,遠低于前一財年同期3.2%的增幅。報道還稱,印度低價棉花(零關稅)的大量涌入也是影響本地棉花需求和價格的重要因素,為此巴政府于2014年4月對印度進口棉花加征5%的關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