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審批變備案 服裝清洗等門店收益
因為霧霾的原因,北大的雕塑也被戴上了口罩,近日,一幅圖片在網絡上引起強烈關注,凸顯居民對環境的重視,涉及到環境保護和治理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今年作為深化改革年,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一項改革內容。
南山區作為深圳市的創新先行區,于去年9月份出臺了《關于環境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拉開了南山生態環境管理改革的序幕。從2013年10月23日正式發出第一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備案憑證》,截至目前,此項改革已經運作了近4個月,改革進展怎樣?成效如何?還有哪些改革需要配套推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跟蹤回訪。
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復雜工程,是要經得起檢驗的。南山區的環評備案改革,在執行人員眼中,才剛剛起步,還有一系列的內容需要配套推動,改革是否走得順,還有待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僅靠一個部門的力量,改革的力度有限。
改革選點:
審批變備案 七成項目辦理便捷化
涉及到生態環境改革的內容,中央層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南山區的環境改革先從審批事項進行著手,響應中央的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
從去年10月23日開始,原來需要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項目,由環境審批制改為環評備案制,一些環境污染極小的項目豁免備案,企業過環保這一關的門檻低了,手續辦理便捷了。
改革前,企業的設立或者新項目的建設除了需要拿到工商、消防等審批文件外,環保文件也是其中必走的流程。而按照正常的程序,企業需要遞交相關資料,環保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最后才能通過內部的審批,發給企業一份批復文件。一個流程下來,登記表項目需要15日,盡管政府已經優化相關流程,一個項目平均7天就能拿到批文,但是對于企業來說,這個時間還是“漫長的”。而改為備案制之后,企業人員只需要遞交材料到政府辦事大廳窗口,現場受理,一兩分鐘內就可以領取備案憑證,其法律效應等于政府批文。
“最受惠的是那些無油煙排放的餐飲項目,比如茶藝、面包店、奶茶店、咖啡店、粥粉面店等,包括一些基本無污染物排放的服務項目,比如服裝清洗門店、無水洗車、衛生美容服務、健身房等。都不需要再走環保審批這一關,直接開店營業即可。”南山環水局副局長曾紅專告訴記者。
而對于企業來說,如果基本是無污染物排放的工業項目,比如產品研發檢測、軟件、電子信息系統制造等,也不需要再辦理環境備案。
通過改革,原先需要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項目,全部由審批制改為環評備案制,通過環評備案,大幅減輕申請人的辦事負擔。據統計,改革以來七成項目辦理更加便捷。而對于那些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報告書的項目,其環境影響審批仍舊按照現行的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嚴格執行。即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將會加強監管,審批程序少不了。
這項環評制度改革,從全國層面來看,是一次創新,政府主動放棄手中的“審批權”,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政府的服務效率大幅提升,企業辦事效率大幅提高。執行近4個月來,環保水務部門受理并發放備案證的項目總共150個。如果從歷年的審批項目來看,這一數據明顯下降。曾紅專副局長介紹,改革前南山區一年審批的項目最多時達到4000多項,隨后逐年降低,2011年審批項目為1963個,2012年為1552個,2013年減少到1239個。隨著今年改革的推進,全年審批項目還會進一步降低。截至上周五,南山區今年共計受理建設項目審批78個,而去年同期則是150項,減少審批額度近一半。而今年受理的這些項目中,不少還是延期項目。
審批項目減少了,對于環水局的審批科來說,工作量也減輕了,“原來需要審批,需要跑現場,一天至少走訪三四十個企業,而現在僅有少數的項目需要現場檢查。”環水局審批科的人員介紹。
改革檢驗:
企業滿意度高 呼吁更多改革推進
政府簡政放權,推動改革,成效如何,不能政府自己去評說,改革的受益者是那些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傾聽他們的聲音,才能感受到改革的實際價值。
對于企業來說,作為一個組織,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部門有很多,需要辦理的審批文件也有很多,環保這一關是必走的一道流程。不少企業都曾有過“跑斷腿”的經歷。正是因為對政府辦事流程的不理解和政府流程的繁雜,造成了不少企業通過“關系”找便捷的路徑,由此滋生出一大批服務中介。
南山科技園一公司負責人雷先生告訴記者,“公司規模不大,只有二三十個人,主要研發手機游戲,幾乎與環境污染沒有什么關聯,但是環境審批這一關必須要過,拿不到就開不了公司。”由于不懂政府的審批事項,雷先生把與政府溝通的相關業務全部交給一中介機構運作,以花錢辦事的心態搞定企業的所需文件。而現在了解環水部門的備案制之后,直呼白花費了一筆冤枉錢。
而記者接觸的一位中介公司人員也訴苦說,政府改革越徹底,他們的業務量下滑也就越嚴重,開年的業務量已經明顯不如去年。
環水局的環評備案制改革,一個凸顯的亮點就是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構,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對環評備案情況進行資料收集,并作出相關的環評報告供改革方環水局參考。記者從評估機構了解,從改革啟動至去年底,該院對此項改革已經進行了兩次信息反饋調查,通過對企業和居民代表意見的收集,了解改革的真實成效。
“我們通過網上調查和現場調查的形式進行。網絡調查,由企業和居民自行填寫,現場調查則派員工到政府行政大廳直接針對企業派發調查表,由備案企業填寫。”評估方工作人員莊毅璇介紹,在近50份調查企業中,96%的企業了解環評備案制的改革內容;100%的認為改革給企業辦證減負;96%的認為改革審批程序有所簡化;100%的調查者對改革感到滿意。
“從收集得到的信息來看,環評備案制切實方便企業辦證,簡化了環境影響審批程序,提高了審批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莊毅璇介紹說。不過調查企業也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建議,多數希望政府在環保驗收、環保監管等方面也有改革的內容,簡化相關程序,方便企業辦事。
“環評備案,只是企業辦理眾多手續的其中一環,其他改革不跟進,對于企業來說,整體對政府的印象并無太多改變。”莊毅璇說。{page_break}
改革攻堅:
網上備案 監管配套跟進
企業對政府的審批改革期盼是強烈的,不過對于政府來說,一項改革的推動受制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改革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門的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改革見成效的目的。
環評備案制改革,在曾紅??磥?,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只是改革的起步階段,今年環水局還將在便捷審批、強化監管等方面,做更多的改革配套。
在改革的推動者看來,現有的備案仍需要企業人員到政府的辦事大廳遞交相關資料,還不夠便捷。接下來的改革將由現場備案改為網上備案,屆時申請人將可以在家中或者企業辦公室自行進行網上備案。而電子檔案、電子憑證將與紙質形式具有同等的效力。目前網上備案平臺正在建設當中。
作為一項改革內容,今年環水局繼續推進環評備案制,從監管方面進行配套改革。“審批門檻降低了,要加強,實現‘寬進嚴管’。”環水局副局長曾紅專介紹。而根據出臺的環境管理改革實施意見,環水局還將對備案項目建立統一的數據庫,進行隨即抽查,發現已經備案項目屬于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報告書的,將按照環保法規處理,并責令其限期申報,在日常監管和執法中,發現環評備案項目未主動備案的,將責令其及時備案。“確保改革不留漏洞”。
在監管方面,記者了解,環水局還將發布重點污染源名單,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業企業、醫院等納入名單,實行嚴格的定期檢查、定期監測和突擊檢查制度。同時,每年對已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商事主體進行抽查,如發現項目有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證規定或其他違法行為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加強后續監管,強化日常監管、過程監督、突擊檢查和事后問責,集中力量查處‘污染重、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對產生這些問題的項目嚴格環保準入,不會放寬審批條件。”環水局人員評說監管力度。
在強化監督的同時,環水局也會適當減輕企業負擔,比如除重點污染源外,對其他項目的環境監督性監測,在項目性質、生產工藝、原料和規模等未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監測報告在12個月內有效。
采寫手記
環境管理改革需要部門合力
環評備案制是南山區環境管理的一次創新,在全國都是首創,這一制度的實施,迎來了眾多的學習者。上周廣東省環保廳領導還帶隊調研南山的這項改革,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還勉勵南山進一步探索,從源頭環評到驗收、環境監管和分級管理等環節進行系統改革。而深圳市有望對此進行全市推廣
一個基層的改革激起了巨大的浪花,不過回看這四個月的表現,綜合企業的改革期盼,環境管理改革并沒有完成,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在監管以及政府其他審批環節相互配合改革,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改革的進展。
改革離不開現實需求,南山作為高新企業集聚區,環境審批面臨著人手少任務重的現實,政府繁瑣的審批流程又加劇了這一矛盾,本著為企業服務的角度,在上級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南山邁出了行政審批改革的一小步。經過4個月的運轉,成效顯現,但是還需要后續的監管配合,還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防止改革漏洞出現,改革是為了讓企業辦事方便,讓環境變得更好,而不是降低標準,降低門檻。
行政審批,環保這一環尤為重要,在政府審批環環相扣的流程的當中,牽一發而動全身,僅有環評備案制改革還不夠,還需要其他部門或者上級部門從更高層面進行統籌改革,真正的讓改革變成企業的福利、居民的福利。{page_break}
南山街道:
讓最差城中村成“樣板”
南山要打造成國際化濱海城區,市容環境要向國際大城市看齊,而現在城中村的環境卻成為南山的“心頭病”,極大地影響著城區的市容面貌。今年作為“里子工程”深化年,南山區將借助于樣板村、樣板路項目,來整體扭轉城中村的市容環境面貌。近日記者從南山街道獲悉,向南西村景觀改造項目將于近期開工啟動,成為南山區今年市容環境提升的第一個開工項目,通過整改成為南山街道的“樣板村”。此外南山街道還將選擇向南路作為“樣板路”進行改造。據南山城管科負責人介紹,兩個工程將同時開工啟動,建設工期約4個月,預計6月份將完工,屆時向南西村等城中村將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現狀:大板橋巷子 南山市容另一面
走在南山區的主要干道上,一排排高端寫字樓聳立在道路兩邊,成為南山區城市的主要風景,不過在這些大廈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城中村,向南西村就是一個典型。
這次被整治的向南西村是個寬泛的概念,包括了大板橋村、丁頭村等。該片區北接學府路,南接桂廟路,東靠常興路,西接南新路。這個方形的區域沿路布局是高樓大廈,有高端酒店、寫字樓等,而圍合的中心地帶,卻是一個城中村。內部的環境與周邊的市政道路相比差距巨大。
從學府路轉向大板橋村,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排低矮的老式瓦房——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建筑面貌,與周邊的環境格外不協調。這些老瓦房沿著大板橋巷布局,現在是緊俏的臨街商鋪,應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大板橋巷,從路面來看,有兩車道寬,但是由于商鋪占道經營,并搭建有各種塑料帳篷,從視覺上造成道路非常擁擠,成為一條人行巷子。或許正是趕在中午買菜時間,巷子人流格外多,形成了繁鬧的商貿區。
大板橋既是指一個村莊,也是指一個具體的橋,在這座弓型橋旁,還樹立了一個文物保護的石碑,凸顯了橋的歷史。有橋就應該有河,可站在橋上,已經看不到任何河的蹤跡,河面已經被水泥路面取代,騰挪出的空間,變成了一個菜市場。
這片露天的菜市場,記者最大的體會就是環境糟糕,與其他城中村的菜市場相比,這里缺少秩序,不少垃圾無序地堆放著,發出一股腐臭味道。一位買菜的阿姨對這邊的環境頗有意見:“每天都是這個狀況,亂擺賣的、亂丟垃圾的隨處可見,每天路過這邊都有一股味道,現在是晴天還好,下雨時更是泥濘難行、污水橫流。”
沿著大板橋路走到盡頭,這個城中村的整體環境明顯比其他社區糟糕。
整治:改造啟動 打造居民休閑步行街
在采訪時,記者無意中碰到了一些特殊的人員,他們手拿施工圖紙正在考察現場,其中一位正在對某個點進行比劃介紹。
“施工啟動時間就在這一兩個星期內,很快這條街就會大變樣。”其中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向南西村改造是由南山街道城管科負責,其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把此村作為“樣板村”打造,就是因為村莊的整體環境最為糟糕,嚴重影響著市容。
“樣板村項目去年就開始啟動,并請了專業的設計公司對向南西村進行整體的景觀改造設計,并設計出初步的方案,現在還需要進行部分修改,主要是吸納居民的意見,在改造的節點、景觀方面做些變動。”城管科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這次投入幾百萬元的整治工程,將主要對該片區的“臟、亂、臭、破、舊、廢”進行全方位的整治和改造。對于垃圾亂扔亂丟,缺乏統一管理的情況,將通過增加垃圾收集點、放置垃圾桶等進行統一的垃圾處理。對于亂擺亂放、水管表、電線等雜亂情況,對大板橋巷市場進行統一規范管理,設置水電表箱、管線箱。道路路面還將重新設計排水,翻新破舊的污水井以及部分管道。而部分較舊的建筑物,城管科將對私家宅院大門進行重新改建,統一大門風格。此外還將對商戶的廣告牌、破舊門面、部分住宅立面進行清洗或者改建。通過改造,實現統一的建筑風格,街道整潔干凈,適合步行。人車分流,管理有序,商鋪整齊統一,商業氛圍濃烈。
此外,南山街道城管科人員介紹,在改造完成之后,還將聯合股份公司對社區城中村內的車輛亂停放進行規劃治理,減少不必要的車輛進入及停放,實現城中村內環境的大變樣。
除了向南西村的樣板村之外,位于南油旁的向南路也將啟動改造,目前這條道路廣告位凌亂,空調室外掛機擺放隨意,防盜網等室外構建安全不統一,車輛大量占用人行道,輔道停車現象嚴重,改造后,將成為適合步行的街道,行人停車分流分區,變成多樣化風格的整潔道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