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標準制定注重健康和安全性
近日,中國經濟網聯合國家標準委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同推出了“標準助推改變 標準服務百姓”系列訪談,共同關注標準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副所長王寶軍在做客訪談時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各類紡織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從原來的穿的合體,保暖開始慢慢要求還要穿的舒適,健康,安全,人們的這種新的需求就成為了目前我國紡織品標準制定的新任務。
王寶軍表示,過去人們對紡織品的要求是穿得合體,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紡織品在舒適度,安全性和新功能方面的要求逐漸顯現,這就需要我們在標準化方面不斷跟進,而隨著我國紡織品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在近十年來,我國紡織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我國化纖產品已經占在全世界的60%到70%,一些紡織產品從制作工藝到原料纖維也都有了較大進步。
王寶軍介紹稱,紡織品標準化的工作首先是規范了各種原料纖維的標準名稱,“如服裝吊牌上標注的原料名稱,有的是天絲、色拉姆、天竺等等新的名稱,消費者有時感覺很‘玄乎’,作為紡織標準化工作來講,就是要把新產品、新纖維的名稱規范化。”
王寶軍指出,紡織標準化在安全健康、環保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包括《國家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要求》在內的幾十個標準,對甲醛、PH值,偶氮染料,色牢度,異味等項目都提了相關的要求。最近國家標準委又在組織制定嬰幼兒和兒童安全產品的要求,增加了對重金屬,繩帶,裝飾物等項目的規定。
“隨著一些紡織品的各種新功能的不斷出現,我們國家在制定這些功能性產品標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一些廠家宣稱自己的產品有抗菌、防曬、吸濕速干、遠紅外、蓄熱等等功能。如果沒有標準化的規范,這些產品是否具有這些功能就很難界定,即便是具有這些功能,是否能達到其宣傳的程度也很難說。所以現在近幾年,紡織品中出現一個功能性,我們就會制定一個標準,這樣不斷地去規范,既對消費者負責,也對我們的企業有所規范。”王寶軍如是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