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出嚴格纖維成分標簽的新規
歐盟于2012年3月31日刊登歐洲委員會法規(EU) No 286/2012,修訂法規(EU)No 1007/2011。法規涉及紡織纖維名稱以及紡織品纖維成份的標簽及標記。
該項修訂法規把一項新的纖維名稱polypropylene/polyamide bicomponent(聚丙烯/聚酰胺復合纖維)納入法規附件I內,并在附件VIII及IX內為該種新纖維的統一測試方法做出界定。聚丙烯/聚酰胺復合纖維納入附件I成為新纖維名稱后,在歐盟各國,紡織產品的標簽及標記必須使用這個名稱說明這種纖維成份。
法規(EU)No 1007/2011是關于紡織纖維名稱以及紡織品的纖維成份標簽及標記,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必不可少,其規定紡織產品(包括紡織纖維的重量百分比至少達80%的產品)以及包含在其他產品中成為有關產品不可分割部分的紡織品,均在規例規管范圍,在歐盟市場銷售時,必須附上標簽、標記或相關商業文件。
符合2009年紡織品指令所定規格以及于2012年5月8日前投放到歐盟市場的紡織品,直至2014年11月9日仍可在歐盟市場銷售。
近年來,纖維成分標簽已逐漸成為歐盟、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對我國服裝出口設置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焦點。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相繼頒布有關纖維成分標簽的技術法規和標準,如歐盟發布的2008/121/EC號指令,分別對紡織纖維的名稱、紡織品標簽內容和其他標記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紡織品名稱、纖維成分和標簽所標內容不符、標簽字體不明顯或含混不清、生產商沒有在相關文件中清楚列明纖維成分的名稱和資料等,都將被列為不合格產品,而且還對成分標簽標注及纖維含量允許偏差作了具體要求,規定僅有一種纖維組成的紡織產品方可使用“100%”、“純”、“全”等標識。
然而,我國相關出口服裝企業對標簽的關注遠遠不夠,檢驗檢疫部門在日常檢驗監管中對標簽的抽查結果也不容樂觀,因出口服裝標簽不符合要求而遭遇退貨、索賠的事件時有發生。歐盟是我市紡織品出口的最大輸入國之一,其中鄞州地區又是輸歐紡織服裝的重點。據統計,2011年度內,鄞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出口服裝42091批,貨值 9.16億美元,其中40%的份額出口至歐盟。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服裝出口生產企業,要認真解讀國際上有關纖維成分標簽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使用標準規定的術語和名稱。同時要按標準規定,按出口國要求,規范出口服裝成分標識,正確標明纖維含量、種類,纖維成分及含量比例必須與實物相符,以規避貿易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