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大麻纖維問世 原生態面料再成新寵
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攜旗下高新技術產品---精細化大麻纖維亮相“2009中國纖維品牌大獎頒獎典禮”,并現場展示了由精細化大麻纖維面料制成的時裝及成衣。此次展演給與會者帶來麻纖維的全新感受,原生態面料在高新技術下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麻紡織品素有人類第二皮膚之稱,其天然、環保的特性廣受消費者青睞。和同為天然纖維的棉織品相比,消費者一致認可大麻纖維面料超強的透濕、透氣、防紫外線、衛生抗菌等物理特性。不過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麻面料不柔和的特點影響了它作為優良面料的廣泛應用。毋庸置疑,如果麻纖維能像棉纖維一樣纖細柔軟,制成的面料必然更受人們青睞。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和營口新藝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開發了大麻纖維精細化加工技術,讓原本粗硬的麻纖維的各項品質指標都達到了棉纖維的性能,甚至能與棉、毛、絲、羊絨、化纖等纖維進行混紡,在保留了大麻纖維紡織品挺括、涼爽、吸濕散濕快的各種優點的同時,手感外觀可以保持麻型風格、也可以實現滑、挺、爽的夏季面料風格、還可以實現滑糯柔軟類似羊絨面料的風格,而且染色性能極好,不掉色。
精細化大麻纖維就是基于大麻纖維精細化加工技術生產出的高纖度大麻纖維,讓麻纖維無論從細度、強力、主體長度、柔軟度等方面均可與棉媲美。也可與毛、絲、羊絨、化纖等纖維混紡,紡紗支數可達60英支以上,此技術極大地拓展了大麻纖維的應用領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進步,人們逐漸從追求名牌演變為追求品質。以利用高新技術去除產品原有的缺陷,在全面提升產品品質來迎合人們日益增長的高要求方面,大麻纖維精細化加工技術不啻為先進的典范。精細化大麻纖維面料的問世,讓原生態的面料以全新的質感再次走入大眾生活。
延伸閱讀:大麻纖維精細化加工
大麻纖維精細化加工技術,著眼于分梳和脫膠的同步進行,并以現有的麻纖維加工設備為基礎,可根據最終產品用途得到不同細度的大麻纖維,所制得大麻纖維最高可達3000公支以上,實現了大麻纖維棉型化加工。
漸進式脫膠技術。通過多次脫膠和梳理加工,提高加工精細程度,制得的大麻纖維整齊程度高,可紡性好,大麻含量高于50%時,麻/棉混紡環錠紗細度仍可達到80S.
太陽能法溫室脫膠技術。利用太陽能、麻自身的氧化還原反應所釋放的熱量來維持脫膠溫度與濕度,達到脫膠的目的。
工藝系統化設計。根據大麻纖維的規格、品級的化學成分含量來確定脫膠與梳理工藝。
采用梳麻機與棉紡系統梳棉工藝生產大麻纖維。纖維細度達到3.4分特、平均長度34毫米以上。生產成本低,實現了產品低成本高性能。
纖維定制。并可根據纖維的用途加工不同細度及長度要求的精細化大麻纖維。
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簡介:
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一家集科、工、貿一體的民營科技企業。
研究院下設科研計劃部、財務人事部、市場營銷部、行政管理部四個部門。并設專家組,進行科研發展規劃的論證審查與決策;重大項目的論證審查與決策;重點科研項目技術路線的審定以及新產品選題、開發的論證和決策。
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以市場機制運作,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面向生產第一線、大力推進各類新材料、新技術向產業化的轉化,建立現代、科學的管理制度、積極探索科研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的模式,成為高質量、高效益的科研新成果孵化器。
研究院擁有一流的專家團隊,由中國工程院周國泰院士領銜,匯聚了中國工程院余夢孫院士、化纖紡織材料專家葉光斗教授、徐建軍教授、季英超教授、吳振龍高工等國內一批頂尖的特種功能防護材料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專家。使得無錫華東創新材料研究院擁有強大的新材料研發能力和項目的工程化產業化能力,可協助企業進行:
特、新材料的工程化、產業化研究與生產;
特種防護材料的工程化、產業化研究與生產;
特種防護產品的研究與生產;
新技術的轉化及其產品開發與生產;
其他成熟技術的產品開發與生產;
單獨或聯合申報市、省、國家級科研項目、開發科學研究活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