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新、舊標準的比較和探討
GB/T 5326-2009《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09年4月21日發布,2009年12月01日正式實行,代替了已實施13年的GB/T 5326-1997《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標準(以下簡稱舊標準)。新標準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質量考核指標,外觀質量參照美標四分制,使整個標準更具有國際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對新、舊標準的內容上的區別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和探討。
1 擴大了適用范圍
老標準適用于鑒定衣著用,含精梳滌綸短纖維50%及以上的,與棉混紡的各類漂白、染色和印花布的品質。新標準擴展到適用鑒定服飾、家紡用,含精梳滌綸短纖維50%及以上的,與棉混紡的各類漂白、染色和印花布的品質。家紡用這一范圍的增加,解決了家紡產品的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面料無標準可依的現象。
2 增加基本安全技術要求的考核
新標準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將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作為引用標準執行。
3 內在質量指標進行了修改和增加
(1)撕破強力在老標準中是作為內控指標項目執行,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一般都不作考核,而此次新標準中明確規定撕破強力作為考核指標??己酥笜擞屑喛椢锖途€織物兩種。
(2)水洗尺寸變化率由舊標準的紗、線織物根據混紡比的多少來考核修改為新標準的僅劃分為紗織物和線織物兩大類,并對考核指標作了適應性調整。
(3)增加了纖維含量偏差的考核。在舊標準中,對混紡產品沒有混紡比的指標考核;而新標準規定: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產品的纖維含量要考核,且含量偏差指標考核相同。這樣即有利于企業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又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
(4)舊標準中的染色牢度考核中,耐汗漬色牢度、耐熱壓色牢度分別對個別染料考核,且考核指標不同;而在新標準中改為所有染料都考核。刪除了刷洗牢度的考核,這是由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滌方式發生了改變,這使考核指標更具有人性化。
4 分等規定
舊標準的分等規定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而在新的標準中只分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取消三等品,使企業和檢測機構的可操作性更強。
5 外觀質量
(1)由于考慮到我國的現行狀況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以及并染色牢度在老標準中耐??與GB/T 5325—2009精梳滌棉混紡本色布銜接等原因,新標準參照美標由局部性疵點十分制改為四分制,允許評分由分每米改為分每平方米計算;除邊疵外,其余采用0起點。
(2)對外觀散布性疵點允許程度做了修改。在舊標準中,幅寬的偏差分為四種規格考核;新標準將四種合為兩種,考核指標數據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3)色差級。取消了舊標準中正反面色差的要求,在原樣的左中右,色差級做了相應的提高。
6 附錄
舊標準的附錄共有A、B、C三類。附錄A為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加工系數以及幅寬、密度、斷裂強力的計算,附錄B為用于常溫測定斷裂強力的溫度、回潮率的修正,附錄C為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內控項目。
斷裂強力在新舊標準中都有具體的考核指標,因此舊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都被取消;由于撕破強力指標由原來的內控指標上升為考核指標,折痕回復角指標不作要求,因此舊標準的附錄C也被取消。新標準只將幅寬、密度的加工系數的指標作為附錄A。
通過分析比較兩種標準的內容,有以下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新標準在前言中提到增加安全技術要求的考核,但筆者發現新標準指標的考核中沒有提及到安全技術要求指標。
新標準纖維含量偏差的考核指標為3%,以凈干重量百分率表示,但以此面料制成的成品如襯衫標準中纖維的含量指標要求是結合公定回潮率計算,家紡產品含量指標要求是參照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FZ/T01053—2007標準考核,而此標準規定偏差為5%,這樣就造成了標準之間相同測試項目考核指標的無可比性和不兼容性。因此建議進一步完善國家標準,使之更好的為檢測工作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