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毯展覽會在甘肅拉開帷幕
由甘肅收藏協(xié)會黃河文化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古毯展覽會在甘肅畫院拉開帷幕,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塊風格迥異、品相俱佳的古董地毯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業(yè)內人士表示,古董地毯收藏近年來越來越熱,作為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手工地毯本身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民俗文化價值更甚于其藝術價值。
類似古毯專題展覽在國內很少見
中國古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古董地毯(上百年的老舊地毯)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另一類是仿古地毯,仿古地毯也是在古董地毯基礎上研制編織生產出來的新地毯,新地毯的材質由純毛和純絲制成。
據了解,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塊古董地毯,是我省民間收藏家蔡海禎、王選成經過近20年收藏的,風格迥異、品相俱佳,其中既有年代久遠,產自十七世紀燕京地區(qū)的紅褐地毯《蘆燕圖》,又有二十世紀產自內蒙古包頭地區(qū)的《八駿圖》,更有價值連城的十九世紀產自新疆地區(qū)的《百鳥朝王圖》等,讓眾多藏友嘆為觀止。
甘肅省收藏協(xié)會主席鮑建和告訴記者,如此規(guī)模的古毯專題展覽,在國內也很少見,古毯融合了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文化、漢文化及西方文化等為一體,從一個側面充分體現(xiàn)了我省悠久燦爛的古絲綢之路文化。
古毯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民俗文化價值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早期的中國古毯已經非常罕見,現(xiàn)存于世的多為明清時代的一些地毯,中國古毯大致可分為五大類:新疆古毯,西藏古毯,包頭古毯,寧夏古毯,北京古毯。
我省著名畫家、工藝美術大師今明教授告訴記者,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地毯是通過絲綢之路從西亞等地區(qū)傳入我國的,但后來在新疆和田出土了一塊古毯,證明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栽絨地毯就已誕生,這就證明了地毯不是舶來品,而是地道的中國文化。
今明教授告訴記者,十八世紀末,機器紡織的地毯就已經在歐洲興起,如今,純手工制成的地毯已經少之又少。在古代,這種手工制成的地毯也主要是宮廷或者寺廟在使用,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起這樣的地毯的,這種手工地毯既有實用性,也有藝術性,其本身的防潮、隔寒、保暖等功能是其實用性,而其融合了多種文化因子的圖案設計,又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今明教授認為,總體來看,古毯的藝術價值相對一般,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卓越的歷史價值和民俗文化價值。
手工古董地毯正瀕臨消亡,值得重視
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中國古毯長期以來不被我國收藏界重視。在長江以南及中原地區(qū),由于夏季炎熱氣候濕潤、生活習慣等諸多原因,使許多古毯不易流傳保存,只有在氣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區(qū),如青海、西藏、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傳。經考古發(fā)現(xiàn),收藏在各地博物館的古毯實物中,最早的為新疆東漢地毯,從現(xiàn)有的地毯實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產與編織圖案紋樣與材料選擇,都是和歷史的變遷與進步緊密相連的,因其精致的編織技術和圖案的富麗堂皇,成為富貴生活與地位的象征。
如今已過8旬的今明教授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看到這么多保存良好的古毯,他很高興,古毯制造不易,保存又必須小心,古毯在當代已是越來越少,再不好好保護,這種手工藝品必將面臨消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 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插花,居室一抹香
- 為打開國際市場 擴大山西知名度省長帶隊攜知名品牌亮相進博會
- 山西省紡織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毛麻絲產業(yè)科技服務隊在大同中銀紡織服務
- 虎門服交會早知道:第2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虎門時裝周備戰(zhàn)會召開
- 富民快訊:2020虎門富民時裝節(jié)11月20日—21日與您盛情相約
- 大朗快訊:第十九屆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圓滿落幕
- 木棉道時尚秀場:虎門時裝周“陌上木蘭·扶搖”時裝發(fā)布會預告
- 時尚品牌的數字化創(chuàng)新——2020北京時尚高峰論壇北京聯(lián)合大學分論壇暨第三屆品牌與新媒體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