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人談世博(四)
沙祖康
沙祖康 生于1947年,江蘇宜興人,畢業于南京大學。先后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中國常駐日內瓦裁軍事務大使、外交部軍控司司長、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的代表和大使等職務。在長達37年外交生涯中,沙祖康涉足政治、安全、經濟、社會、人權、人道等廣泛領域,參與了許多重大外交問題的決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參與者和見證人。2007年2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沙祖康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
能夠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送上寄語,我倍感榮幸。
莊嚴隆重的聯合國首腦會議,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薈萃文明成果的世博會,這些國際大會或盛會,級別高,規模大,將世界各國聯合在一起,將世界人民聯系在一起,交流合作,推動創新,促進和平,推進發展,影響深遠。
聯合國是最具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的一項重要宗旨,就是要促進國際合作,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作為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的主管,我的工作是應對發展的挑戰,致力于全球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將聯合國和世博會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多年來,世博會主題的變遷,既反映出聯合國對世博會的積極影響,也證明世博會是歷史潮流的積極推動者。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首次以環境為主題的國際會議。兩年以后,國際環境博覽會在美國斯波坎舉辦,這是歷史上首個以環境為主題的世博會。1982年,第一個以能源為主題的世博會在美國諾克斯維爾舉行。
1992年,被稱為地球峰會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1世紀議程》。2002年聯合國在約翰內斯堡舉辦可持續發展世界峰會,進一步推動了人與自然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和諧關系。世博會也越來越多地反映“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如1998年以“海洋,未來的財富”為主題的里斯本世博會;2000年以“人、自然、科技”為主題的漢諾威世博會;2005年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的愛知世博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為主題,從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探討全球城市的未來,非常適時。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目前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已超過半數。未來世界人口增長將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如何建設和諧城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全球課題。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城市人口——約5億8千萬人,因此,中國處在應對城市化挑戰的最前沿,需要協調好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歷史與現代、城市和農村的關系。
更好的城市,更美的生活,是全世界每一座城市和居民的夢想。世博會是展示、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希望并相信,上海世博會給世界帶來眾多創意和驚喜,將對人類下一百年生活方式施加積極影響。上海是東方的明珠,也應該是世界城市的典范。
為使上海世博盛會留下更多精神財富,更好啟迪世界,聯合國將與中國政府及國際展覽局一道,在2010年10月31日世博會閉幕之日舉辦高峰論壇,通過《上海宣言》,演繹主題,總結成果,成為歷時六個月世博會的高潮和結晶。
2010年,世博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中國能夠承辦這一盛會,緣于其走出落后、走向繁榮的巨大成就。當年滿清政府排斥世博會,今天中國人民擁抱世博會;多年來中國人出國參與世博會,2010年中國在上海舉辦世博會。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為世界貢獻了四大發明及許許多多的創造。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百年滄桑,東西碰撞。中國昨天羸弱,今天在迎頭趕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將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里程碑,載入史冊。一個自信、繁榮的中國,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重要力量。
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我為上海成功籌辦世博會感到光榮,為祖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感到驕傲。作為聯合國副秘書長,我將為世博會作出我的一份貢獻。
預祝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圓滿成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