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應俄“毒鞋事件”
俄羅斯多家媒體4月21日報道了有關俄聯邦濱海邊疆區護法機關對烏蘇里斯克一家中國制鞋企業展開調查的消息,稱該企業產品使用的原料中含有有毒物質,其散發出的氣味能引發肝癌、腦癌、肺癌等多種疾病。
這則消息經環球網刊載后,引起了當事的中國企業——投資建設中俄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康吉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關注,公司副總經理張曉旭先生親自打電話到環球網對此事進行澄清。與此同時,環球網記者也在俄聯邦遠東聯邦區內務總局的官方網站上,找到了這起事件的相關通報。
張曉旭副總經理23日下午在與環球網記者聯系時表示,中俄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是2006年經國家商務部批準建設的首批八家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主要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走進俄羅斯市場搭建良好平臺,在促進中俄兩國間產業優勢互補、企業間友好協作的同時,有效解決當前中俄貿易“灰色清關”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該項目也是探索中國產品原產地多樣化,規避歐盟、美國等國家市場貿易壁壘的有效載體。
在合作區的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煩,例如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存在的腐敗行為,而“毒鞋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證。張曉旭說,“毒鞋事件”始于今年2月,當地檢察機關在沒有任何手續的情況下,突然對經濟合作區的鞋廠進行了搜查,并且帶走了一些沒加工完的產品。公司隨后對俄地方檢察機關這種違反程序的行為提起訴訟,并且勝訴。俄有關方面也就此事進行了道歉和賠償。與此同時,俄濱海邊疆區衛生檢疫部門也進行了相關化驗,結果證明鞋廠的產品不存在問題。
但是,這件事并未因此劃上句號。按照張曉旭的話說,輸掉官司顯然讓俄有關部門很惱火,他們對此事耿耿于懷,并且決定報復。張曉旭還表示,由于合作區的經營目前以制鞋為主,其規模又是當地最大的,這自然會對當地相關產業造成沖擊,不排除某些競爭對手“背后使絆”的可能。
張曉旭告訴記者,公司有俄羅斯質檢部門出具的檢驗證明,完全能夠證明鞋廠的產品沒有問題。他表示,可以把證明傳真過來,以證明公司無辜。不過截至發稿時,記者只收到了公司章程、納稅證明等的傳真。打電話核實后了解到,由于公司總部設在黑龍江東寧,而質檢證明在烏蘇里斯克的合作區,兩邊溝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導致相關材料沒有及時發回總部。張曉旭說,工廠那邊的相關人員已經下班,而接下來兩天又是休息日,因此只有等到下周一,也就是4月26日才能把檢驗證明傳真過來了。
環球網記者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搜索,發現俄羅斯聯邦遠東聯邦區內務總局官方網站4月21日公布的有關“毒鞋事件”的通報。通報稱,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衛生和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專家們經過一系列實驗室研究,得出了中俄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鞋廠生產的鞋對購買者的生命和健康有危險的結論。而對該廠鞋制品展開質量調查的提議,是由俄羅斯聯邦遠東聯邦區內務總局打擊消費市場走私與犯罪科提出的。通報中還指出,工廠的生產車間和庫房里都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讓人的鼻子和喉嚨發癢,難以呼吸。但是,工人們卻都不戴口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