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情系災區捐款獻愛心
2010年04月14日0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了7.1級的大地震,當地許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損失,更有成千上萬無家可歸、身受重傷的災民等待著轉移安置救治,整個受災地區急需大量救援物資。面對災情,各行各業紛紛慷慨解囊,不僅捐獻保暖御寒等急需物品,有的更是捐出千萬甚至上億資金。這是繼“5.12”汶川地震賑災之后,中國企業又一次地凝聚所有力量,眾志成城與玉樹人民一起抵抗天災,同心同結共度難關。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少鞋企也相繼在災情發生后捐款捐物,竭盡所能地為災區人們排憂解難、共克時艱。
日前,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總部通過晉江慈善總會率先向玉樹災區捐助款物共計500萬元,其中現金200萬元,物資300萬元,隨后全國31家代理商、近15萬361°人也將陸續為玉樹災區開展多形式的愛心活動。卡丁(福建)兒童用品有限公司也應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賑災募捐的倡議,在“溫暖玉樹緊急救援行動”捐贈儀式中向青海玉樹捐贈了價值20萬元的物資,聯同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中國針織協會在第一時間將社會的援助和關愛傳遞給玉樹同胞。無獨有偶,德爾惠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愛心捐款活動,號召全體員工支援災區同胞重建家園。而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利用三個日夜趕制出3000多雙、總價值100萬元的具備保暖功能的運動鞋,還分別通過中國青少年體育基金、晉江市紅十字會向玉樹捐資50萬元及150萬元。越來越多的鞋企涌現在抗災的前線,在國家危難之際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做出無私的善舉,給受災的人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誠然,企業在追求從社會上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履行好社會責任,全力以赴地回報社會,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企業的價值。社會是企業得以發展運作的重要場所,企業也只有在這個環境下才能順利開展業務活動,繼而實施品牌成長戰略,提高盈利水平。因此,企業必須積極投身于此,對社會大眾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特別是在陷入困難的時候,更要主動地站出來貢獻一份微薄之力,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并肩作戰,共同保護企業賴以生存的社會家園。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企業賦予富有社會責任的公民身份,這是企業的必然選擇。企業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組織形態,企業能夠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而社會的穩定也為企業進步提供了機會,兩者是相互作用的。在如今的商業化社會,捐款捐物等公益慈善活動成為了企業擔負社會責任的最直接體現,也能夠實質性地幫助到那些在苦難中的人們,不可置否這樣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帶動了其相關品牌產品的銷售,對于企業是出于“功利”目的,還是“責任”目的不得而知,但這確實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那么,鞋企在通過公益慈善活動來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要如何避免不利的影響呢?
鞋企應該將關心人們的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出發點,考慮到社會大眾的感受,在參與公益慈善活動中淡化商業因素,更多想到的是要如何盡快幫助受災的人們擺脫困難,而不是打著賑災捐款的幌子,大肆宣傳企業品牌,這樣不僅是給重創的災區雪上加霜,更會使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共信任危機。鞋企只有真心實意地為社會著想,才會受到尊重,進而在人們心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建立和諧的公共關系,為今后企業的發展奠定群眾基礎。但在實際中,有些企業雖然也熱心于公益慈善事業,但卻遭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抨擊指責,原因就在于捐款的金額,因此鞋企對于救災的捐款,應該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三思而行、量力而行,企業的能力與社會的輿論孰輕孰重,鞋企應該好好權衡掂量。除此之外,鞋企還要在捐款捐物等公益慈善活動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將其視為一種長期、成熟的理念支撐的企業發展體系,而不是心血來潮或者短線投機。
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堅持公益慈善事業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鞋企還應該承擔起對員工、合作伙伴、環境、人文等方面的責任,只有這樣鞋企才能在整個社會的支持下走的更快更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