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轉型品牌與科技是兩劑良方
人有“20弱冠,30而立,40不惑”之說,在第十二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上,記者聽得最多的是“轉型升級”——“弱冠”年華的中國鞋都晉江,正面臨變革困惑。
強大:全球每12人擁有一雙晉江鞋
記者在鞋博會上了解到,作為晉江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晉江鞋業成為晉江市域內最成熟的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年產鞋9.5億雙,全球每12個人就擁有一雙晉江鞋。
據介紹,晉江全市現有鞋類生產企業3016家,年產鞋9.5億雙,其中運動、旅游鞋占全國總產量的40%、世界總產量的20%,產品遠銷163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量”上的優勢,晉江制鞋業還擁有配套完善的產業生態鏈,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機、鞋材、皮革、鞋業化工等企業生產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其中專門為成品鞋從事配套生產的鞋底、鞋面、皮革、五金制品等專業廠家目前已達1500多家,企業已基本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流程。
困惑:國內外鞋業均有“20年現象”
在4月18日晉江鞋博會新聞通氣會之后,晉江貿促會會長、晉江市制鞋工業協會秘書長陳清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拋出“20年理論”。
陳清勤說,鞋業規模化發展最早在歐洲的意大利等地,意大利后來看到制鞋機器比鞋類生產利潤高得多,于是專門生產起制鞋機器,制鞋產業慢慢移到東方的日本和韓國。20多年后,鞋產業轉移到中國臺灣,日本專門做起制鞋化工產品,韓國則做起了皮革。再過20多年,臺灣開始轉向營銷和鞋機制造,將鞋業扔給福建晉江。如今,晉江的鞋業已走過20多年,不升級轉型就有“轉移”的風險。
實際上,晉江鞋業20多年一路走來,紅火的背后也有隱憂。比如,晉江鞋外銷占到60%左右,外銷大部分仍是貼牌生產,自有品牌出口很少,晉江鞋有數十個中國馳名商標,卻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國際品牌。
晉江鞋企營運中心和品牌部門的外遷,也讓晉江不少企業家對晉江鞋是否褪去“晉江顏色”產生擔憂。比如,安踏公司已把運營中心搬到廈門,勁霸男裝把包括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等搬到上海。匹克、特步、361度也早已在廈門、廣州等地方圈地。此外,眾多鞋企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隱憂,個別上市公司股價甚至跌破發行價。
轉型:品牌與科技是兩劑良方
“晉江鞋轉型有兩個方向,一是做大品牌,二是機器制造。”晉江市制鞋工業協會秘書長陳清勤這樣說。據他介紹,晉江鞋業機械的發展在鞋博會上已顯露端倪,每年鞋博會上晉江鞋業機械展位都供不應求,本屆展會還增加了室外鞋業機械展。不過,安踏品牌市場中心總監徐陽則認為,20年并不是晉江鞋的“一道坎”,他說,再過20年晉江鞋照樣會發展得很好,但也許生產基地不在晉江。晉江鞋要持續穩步發展,要靠科技創新。
記者了解到,晉江規模以上鞋業企業均自行配套產品研發機構。其中,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被確認為國家級技術中心,5家鞋類企業研發中心被確認為省級技術中心,全市制鞋業依靠自主研發,目前共掌控了鞋業生產2000多種核心技術、擁有189項專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