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傳統鞋企只用兩年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
溫州一家生產型的傳統鞋企,成功轉型為研發生產LED照明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浙江聚光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在新行業里“資歷尚淺”的企業,新產品還沒批量生產,就已受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的青睞。
近日,在市經貿委受省經貿委委托組織的產品鑒定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該公司的創新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
浙江聚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諸建平得知后,松了一口氣:“現在,總算可以放手接訂單了。”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一些傳統企業甚至傳出了裁員的消息,但諸建平卻邁開大步:“好在我們‘轉身’及時,接下來,我們還要招聘40來名員工。”
鞋廠老板并不好當
諸建平說,至今還記得鞋廠過去做貼牌加工時的尷尬。
上世紀80年代初,諸建平當起“皮鞋佬”,創辦了萊麗斯鞋業有限公司。沒多久,大批“后來者”涌進制鞋業,諸建平又轉身做起了外貿生意。“我們是最早一批將鞋子賣到俄羅斯和匈牙利的溫州鞋廠。”他這樣說。
然而,貼牌加工的生意,受外界牽制很大。外商將價格一再壓低,鞋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到了最后,只要老外一句“降價”,整個廠工人的薪酬都得跟著減。
盡管鞋企近年來每年出口額還能保持在2億元左右,但諸建平的心情卻不順暢,“生意做得再大,到頭來主動權還是掌握在人家手里,我覺得走這條路不爽。”
他說,就這樣,企業必須轉型的想法,在他心里埋下了種子。
“其實一開始,我是想用手頭的資金,去收購意大利的皮鞋品牌。”諸建平的口頭禪是“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大一個皮鞋品牌需要幾代人的經營,而且國內同行業里已出了不少佼佼者。走這條路能不能做到最好?他自己也答不上來。
2003年,幾個親戚打算投資辦學校,諸建平也入了股,和家族里的人一起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創辦了該校的紫金學院。當上校董的他,開始結識理工科的教授朋友,也聽到一些以前沒接觸過的新鮮行業,“太陽能”就是其中一個。
趁著一次去歐洲參加鞋展的機會,諸建平和朋友一起到發達國家“拜師”。“那時認為開發太陽能產品非常有前途,就找到了德國一所航空學院的研究室,差點就合作成功了。”
當時,老外的一句話潑了他冷水:“用我們的專利,得先付20萬歐元。”這么貴!諸建平一聽就愣了。他說,后來轉念一想,如果自己也能掌握專利,豈不是也有了主動權?
太陽能的合作“吹”了,諸建平此行卻不是沒收獲,“專利”兩個字烙在了他腦子里。
轉型路上遇過挫折
看準目標迅速出擊
2005年,紫金學院董事聚會,諸建平與理工科的教授攀談時,又聽到了一個新名詞——“LED”。這是一種新興的照明技術,發展前景非常好。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弗蘭克對“LED”很有研究,那段時間正好在南京。
諸建平回到家里,上網搜索“LED”,馬上被這個新奇的項目吸引。“‘LED’高效節能,正符合國家推行的節能減排政策”,“國家在2003年成立半導體照明工程,支持和推廣高效節能燈LED照明產品”。
“這個行業里的企業當時都還處于摸索階段,誰做得最早、做得最好,就能當領頭羊。”諸建平看準目標,在2006年出資籌建成立浙江聚光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研發和生產大功率LED產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
“當時,也有人議論,一個‘皮鞋佬’,要當‘愛迪生’,怎么能做得好?”諸建平說,他選擇了先悄悄干起來再說。
通過南京理工大學的朋友,他請到了弗蘭克教授后,又請到了“藍光之父”、藍色發光二極管發明人中村修二的學生鄒軍博士,加入新公司的研發團隊。
一波三折終成正果
一年后,改良燈泡的新技術研究出來了。“別人的燈泡都是點上發光,我們的燈泡是整個面在發光,這就是我們的面光源技術。”諸建平舉起一個燈泡,驕傲地解釋說。
公司成立這么短時間就開發出新技術,諸建平興奮得睡不著,把好消息告訴了在市經貿委工作的好朋友。“朋友覺得那是個很好的創新,就告訴了市經貿委的領導,后來,市里的領導還來公司視察。”諸建平頭一回親耳聽到了市領導的表揚:這樣的做法,是依靠科技創新,就是溫州的企業接下來要考慮走的路子。
諸建平,這位溫州“皮鞋佬”開始向“愛迪生”靠攏。
他又驚又喜。
2007年下半年,諸建平信心十足,正打算生產新技術的產品,不料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新技術做的燈泡雖然很亮,但散熱的問題很大。“我們有個房間24小時亮著燈,就是用來檢測燈泡的質量,那個房間里熱起來了。”諸建平說到這停頓了一下,“所以,后來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愿去宣傳新技術,是因為有顧慮,我們的功夫還沒到家。”
諸建平和研發人員跑到南京,與理工大學的教授們坐下來,一起討論怎么解決散熱的問題。“往南京跑了好多趟,好在我們背后有這么多專業人員的支持,我覺得這就是優勢所在。”
頭痛的散熱問題,在眾人的努力下解決了,但諸建平卻很謹慎,一直等到鑒定組的專家們發話。
復旦大學教授、半導體物理專家方志烈在產品鑒定會后評價道:“新產品在國內、國際處于領先水平,我們很看好這項技術的市場前景。”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劉世平說,這確實是技術上的創新,新產品今后將是隧道、道路照明的理想產品。鑒定會上,與會專家紛紛肯定了這項新技術。
“現在,我們的技術才算是完成得差不多了。”諸建平笑了起來,“沒有萊麗斯就沒有今天的聚光,其實我很幸運,有資金的人沒有技術支持,有技術的人又沒有這么多的資金,我只是恰好兩者都有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