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體博會回京與奧運會相互促進
2008年,依托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定要被大書特書。作為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批準的大型活動之一,于5月29日至6月1日在北京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的2008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第22屆),也因此更加引人注目。
實現體育用品產業化到體育產業規模化蛻變作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乃至位居世界前列的備受世界體育用品界關注的盛會,創辦15年、已經成功舉辦了21屆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伴隨著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已經走過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到如今體育行業整個產業鏈聯動模式轉化的發展道路,見證了我國體育行業由體育用品產業化到體育產業規模化的蛻變。
"本屆體博會憑借奧運之風,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化和國際化步伐具有深遠的影響。"行業人士紛紛表示,奧運會為體育產業本身發展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我國體育產業上下游產業鏈聯動整合帶來了時機,本屆體博會正是抓住這一機遇,集中體現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成果,是一次集展覽、展示、貿易、資訊流通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國際化、專業化博覽會,而且正逐步成為以體育用品為核心,兼顧營銷賽事資源、推廣體育文化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平臺。
體博會的辦展理念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主辦方努力突破原有概念,以契合時代的需求為目的,力爭樹立體育產業博覽會的標桿。
名牌薈萃國際化趨勢明顯體博會歷來是體育用品品牌展示形象的平臺,本屆體博會上參展品牌的質量和國際化程度也有所突破,不僅跟隨體博會多年的體育用品企業將繼續在這個平臺上展現品牌形象,體博會還將迎來眾多重返體博會舞臺和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意欲在此大展宏圖的國際品牌。
體育用品業內各個類別的國內外頂尖品牌同在第22屆體博會上爭奇斗艷,包括Nike、Adidas、李寧、Puma、Mizuno、Speedo、安踏、特步、康威、Yonex、Wilson、Slazenger、Technogym、Lifefitness、英派斯、好家庭等近3000個體育品牌進行精彩展示,其中境外品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30%。
從報名參加2008體博會(第22屆)的國外品牌的增長趨勢來看,很多國際大品牌都是看準了"國際化平臺"與中國運動市場的"巨大蛋糕"而積極加入到參展隊伍中來,比如彪馬、speedo、Lecoqsportif等國際一線運動裝品牌都將首次亮相體博會,這使得本屆體博會的國際化趨勢更加凸顯。
"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增長和推廣力度的加強說明了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也同時表明對體育產業展會國際化的迫切需要。因此,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和時代所帶來的戰略性經濟的改變,是體育產業展會能夠良性發展的根基。"有關行業人士表示。而隨著奧運經濟帶來的全球一體化視野,當2008年全球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北京、聚焦中國的體育產業,本屆體博會更被賦予了與以往不同的歷史使命。
布展講求專業劃分服務人性化管理本屆體博會啟用了新國展全部8個展館,館內面積達到10萬平米,參展企業近1000家,展位面積遠遠超過館內展覽面積,因此組委會在展館外搭建戶外展篷,設置室外展區,使今年體博會的展覽面積達到 12萬平方米,聲勢浩大,規模超前,成為歷屆體博會之最。
為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2008體博會在布展上較以往更加講求專業劃分。目前,組委會將新國展的8個展館以及3個戶外展蓬和1個室外展區按照不同的展品類別分為7個展區:奧運主題和體育資源展區、運動服飾展區、戶外運動展區、乒乓球器材展區、網羽運動展區、體育場館器材設施與競賽器材展區、健身器材及康復設備展區。
在為展商提供服務方面,組委會針對高端品牌,設立體驗區,傳播其品牌文化;邀請產業鏈上游企業,吸引下游企業,比如邀請國際頂級面料商杜邦參展,使國內運動服裝企業有機會和其近距離對話;而對小型企業,體博會還開辟買家區,讓企業和采購單位直接接觸。
另外,組委會通過全球20多個國家體育用品協會發出邀請,美國、阿根廷、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我國臺灣地區都組建采購團參與第22屆體博會。
在如何為專業觀眾提供優質服務方面,組委會也下了一番工夫。
考慮到今年體博會在順義區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距離市中心有一定的距離,為了解決觀眾的交通問題,組委會在機場和天通苑地鐵站設置穿梭巴士,免費接送參會觀眾。此外,組委會在會前已將證件和參觀指南郵寄給專業觀眾,讓他們對展會有一個初步了解,以最直接的方式幫助企業提高參展效益。
體博會正在由集品牌展示、訂貨交易、信息交流、項目洽談為一體的體育用品專業展,逐步成為以體育用品為核心,兼顧營銷體育賽事資源、推廣體育文化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平臺。為商家開發體育無形資產提供機會,為中國體育發展提供動力,同時兼顧專業化與綜合性,無疑,第22屆體博會是一個體育產業的共贏平臺。
實現體育用品產業化到體育產業規模化蛻變作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乃至位居世界前列的備受世界體育用品界關注的盛會,創辦15年、已經成功舉辦了21屆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伴隨著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已經走過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到如今體育行業整個產業鏈聯動模式轉化的發展道路,見證了我國體育行業由體育用品產業化到體育產業規模化的蛻變。
"本屆體博會憑借奧運之風,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化和國際化步伐具有深遠的影響。"行業人士紛紛表示,奧運會為體育產業本身發展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我國體育產業上下游產業鏈聯動整合帶來了時機,本屆體博會正是抓住這一機遇,集中體現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成果,是一次集展覽、展示、貿易、資訊流通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國際化、專業化博覽會,而且正逐步成為以體育用品為核心,兼顧營銷賽事資源、推廣體育文化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平臺。
體博會的辦展理念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主辦方努力突破原有概念,以契合時代的需求為目的,力爭樹立體育產業博覽會的標桿。
名牌薈萃國際化趨勢明顯體博會歷來是體育用品品牌展示形象的平臺,本屆體博會上參展品牌的質量和國際化程度也有所突破,不僅跟隨體博會多年的體育用品企業將繼續在這個平臺上展現品牌形象,體博會還將迎來眾多重返體博會舞臺和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意欲在此大展宏圖的國際品牌。
體育用品業內各個類別的國內外頂尖品牌同在第22屆體博會上爭奇斗艷,包括Nike、Adidas、李寧、Puma、Mizuno、Speedo、安踏、特步、康威、Yonex、Wilson、Slazenger、Technogym、Lifefitness、英派斯、好家庭等近3000個體育品牌進行精彩展示,其中境外品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30%。
從報名參加2008體博會(第22屆)的國外品牌的增長趨勢來看,很多國際大品牌都是看準了"國際化平臺"與中國運動市場的"巨大蛋糕"而積極加入到參展隊伍中來,比如彪馬、speedo、Lecoqsportif等國際一線運動裝品牌都將首次亮相體博會,這使得本屆體博會的國際化趨勢更加凸顯。
"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增長和推廣力度的加強說明了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也同時表明對體育產業展會國際化的迫切需要。因此,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和時代所帶來的戰略性經濟的改變,是體育產業展會能夠良性發展的根基。"有關行業人士表示。而隨著奧運經濟帶來的全球一體化視野,當2008年全球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北京、聚焦中國的體育產業,本屆體博會更被賦予了與以往不同的歷史使命。
布展講求專業劃分服務人性化管理本屆體博會啟用了新國展全部8個展館,館內面積達到10萬平米,參展企業近1000家,展位面積遠遠超過館內展覽面積,因此組委會在展館外搭建戶外展篷,設置室外展區,使今年體博會的展覽面積達到 12萬平方米,聲勢浩大,規模超前,成為歷屆體博會之最。
為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2008體博會在布展上較以往更加講求專業劃分。目前,組委會將新國展的8個展館以及3個戶外展蓬和1個室外展區按照不同的展品類別分為7個展區:奧運主題和體育資源展區、運動服飾展區、戶外運動展區、乒乓球器材展區、網羽運動展區、體育場館器材設施與競賽器材展區、健身器材及康復設備展區。
在為展商提供服務方面,組委會針對高端品牌,設立體驗區,傳播其品牌文化;邀請產業鏈上游企業,吸引下游企業,比如邀請國際頂級面料商杜邦參展,使國內運動服裝企業有機會和其近距離對話;而對小型企業,體博會還開辟買家區,讓企業和采購單位直接接觸。
另外,組委會通過全球20多個國家體育用品協會發出邀請,美國、阿根廷、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我國臺灣地區都組建采購團參與第22屆體博會。
在如何為專業觀眾提供優質服務方面,組委會也下了一番工夫。
考慮到今年體博會在順義區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距離市中心有一定的距離,為了解決觀眾的交通問題,組委會在機場和天通苑地鐵站設置穿梭巴士,免費接送參會觀眾。此外,組委會在會前已將證件和參觀指南郵寄給專業觀眾,讓他們對展會有一個初步了解,以最直接的方式幫助企業提高參展效益。
體博會正在由集品牌展示、訂貨交易、信息交流、項目洽談為一體的體育用品專業展,逐步成為以體育用品為核心,兼顧營銷體育賽事資源、推廣體育文化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平臺。為商家開發體育無形資產提供機會,為中國體育發展提供動力,同時兼顧專業化與綜合性,無疑,第22屆體博會是一個體育產業的共贏平臺。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