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面對電商沖擊 前途未卜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對渠道變革和消費升級反應遲緩,定價中高端但產品力和品牌力又不夠強有力,導致百麗性價比下降,失去了新生代消費者的青睞。
一分鐘速讀
成功之道:在日常管理中,百麗基層管理人員一旦發現存貨量過多或者結構失衡,就會通過同城調貨、變價、促銷等多種手段進行銷售,同時每周根據補貨情況來調整存貨總量和貨品結構。另外,百麗鞋類業務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的60%左右。
路徑依賴:電商的崛起,不僅將銷售從線下轉到了線上,而且還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性價比。在線下,百貨商場向購物中心的轉向,則讓百麗20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不斷弱化。
前路未知:2016年,電商在鞋履品類的滲透率達到了24%,也就是說,大約每四雙鞋中就有一雙是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的。所有的鞋類企業都在面對產品同質化、價格戰以及高庫存三大挑戰。

“如果不轉型的話,公司只會慢慢死去。”在2016年5月的業績發布會上,百麗CEO盛百椒如此感嘆。
從2007年上市到2017年私有化,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880.HK,已退市,下稱“百麗”)先是一路沖到1500億港元市值,繼而急轉直下,近兩年營收同比增長僅在2%左右,凈利潤出現負增長。2017年7月27日,百麗以531.35億港元估值完成私有化交易。CEO盛百椒在致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真的處于危機中”。
雖然黯然退市,但如今百麗依然在中國鞋業市場占據7%的市場份額,位列其前的只有耐克(中國).中國鞋業市場一直高度細分,根據快消行業權威數據調研公司Euromonitor統計,排名前30的鞋業公司僅占整個市場規模40%左右。
作為中國最大女鞋零售商,百麗一方面在供應鏈管理、運營能力、人才體系等方面保有優勢;
成功之道
百麗創始人鄧耀1934年出生于香港,50年代開始在鞋廠做學徒,后來創辦了自己的工廠。改革開放后不久,他將鞋類業務擴展至大陸,然后一步步把企業做大。鄧耀為人低調,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他曾表示自己“始終以一個工匠的眼光看待產品和市場”。
CEO盛百椒比鄧耀小18歲,1991年以總經理頭銜加入了剛成立的深圳百麗鞋業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他任職于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輕紡開發公司。據華商韜略報道,盛百椒思維活躍、不茍言笑,崇尚華為式加班文化,很受鄧耀賞識和重用。
2007年到2011年五年間,百麗在大陸的零售店從3828家擴大至14950家,相當于每年開店2200家、每天開店6家。很長一段時間,百貨商場中的女鞋多半都是百麗旗下的。與此同時,百麗的營業收入攀升至289.45億港元。
那段時間,曾任百度市場總監和總裁助理的畢勝,正在第一次創業——創辦鞋類垂直電商樂淘網。他回憶說:“那個時期的百麗是個偉大的公司,執行力、開店能力超強,但對互聯網確實不懂。”
值得注意的是,那五年我國GDP增長一直保持在9%以上,城市中近一半都是25歲到49歲的高消費人群,正是人口紅利回報最豐厚的時期。
百麗堅持多品牌戰略,上市之后就開始了收購步伐,截至2011年底,它已經擁有百麗、思加圖等十多個自有品牌,以及七個以上的特許品牌。由于各品牌女鞋在款式設計上沒有明顯差異,主要是價格區間不同,所以多品牌戰略的意義更多在于提高市場占有率,而一旦控制了渠道也就意味著擁有了定價權。
2011年,百麗成立20周年,盛百椒如此概括取得的業績:“建立并完善了以補貨制為基礎的彈性供應鏈,并培養了積極、細致、應變的零售管理體系”。在日常管理中,百麗基層管理人員一旦發現存貨量過多或者結構失衡,就會通過同城調貨、變價、促銷等多種手段進行銷售,同時每周根據補貨情況來調整存貨總量和貨品結構。相對于競爭對手,這種動態調整領先了一大步。
另外一個優勢是,百麗鞋類業務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的60%左右,這主要與其自有鞋類品牌采用全價值鏈模式有關。也就是說,在產品研發、采購、生產制造、分銷及銷售各個環節加強運營管理,都可以轉化為可觀的利潤。
強大的渠道控制、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以及靈活的運營能力,將百麗推向了“一代鞋王”的位置。2010年9月6日,百麗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藍籌股之列,成為全球市值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鞋類上市公司。
路徑依賴
然而從2012年開始,主要由于銷售渠道的變化,百麗的經營變得艱難,股價在2013年2月達到歷史高位后,一路下跌。
電商的崛起,不僅將銷售從線下轉到了線上,而且還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性價比。在線下,百貨商場向購物中心的轉向,則讓百麗20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不斷弱化。
當被問到百麗為什么沒有及早變革時,畢勝反問:“如果一面投入10塊錢獲得20塊錢利潤,另一面只能獲得10塊錢利潤,你會選哪個?”
根據Euromonitor數據,即使在2011年,電商在鞋履這一品類的滲透率也只有3.6%,對于百麗來說,渠道下沉、擴張零售版圖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危機意識的欠缺和對眼前利潤的追逐,讓百麗在變化驟至時措手不及。
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2012年81家大中型百貨零售企業銷售總額為2282.7億元,同比增長8.92%,與2006年到2011年百貨行業銷售年均增長率16.5%相比明顯下滑。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國內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67.5%。截至2012年底,國內B2C、C2C與其他零售電商模式企業數已達2.5萬家。
20多年來,百貨商場始終是百麗鞋類業務的核心銷售渠道。作為第一零售業態,百貨商場通常有5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服飾鞋包品類。而百麗憑借擁有多個中高端女鞋品牌的優勢,通常都可以拿到比同行更低的扣點。雙方已達成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但2012年以后,線下渠道從百貨商場到購物中心的遷徙明顯,而完成這兩個零售業態的切換,對百麗來說困難重重。由于客流結構不同,百貨商場中面積較小、空間開放、單一品牌的經營專柜模式很難簡單復制到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的店鋪相對獨立,一般都要有較大空間和較多商品選擇,才能具備一定的獨立聚客能力。這也就是說,百麗之前借助多品牌獲得的渠道控制優勢,在購物中心場景下反而變成了劣勢。
另外,購物中心的消費者更傾向于奢侈品、快時尚以及體育品牌等。而更多新品牌的出現,也讓百麗從必選品變為選項之一。
線下渠道變化的同時,線上銷售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14年電商在鞋履品類的滲透率是16.0%,在整個社會消費品中的滲透率是11.9%。方正證券副總裁倪華告訴記者,電商的滲透是按照家電和3C、服裝鞋履和化妝品、商超商品這一邏輯衍變的。這是因為隨著物流體系的成熟,邊際成本逐漸下降,電商得以滲透到低價商品,并形成一定的規模體系。
對于電商,百麗很早就看到了機遇,盛百椒也表現出了戰略級重視。2008年,百麗成立淘秀網,開始試水垂直鞋類電商,后來又在2011年成立時尚品類B2C平臺優購網。經營期間,由于人力、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大,同時流量成本較高,出現虧損。
這一方面是因為百麗曾將電商定位為“尾貨平臺”,也就是門店賣不掉的產品拿到線上賣;另一方面是垂直電商的整體商業模式存在問題,盈利非常困難。
豬八戒網副總裁、前樂淘網聯合創始人盧軼男介紹:“當時淘寶、京東已經形成流量收口,其他垂直電商的流量成本非常高。”畢勝則認為,如果庫存問題不解決,非寄售型的B2C經營模式就不成立。
百麗在電商平臺銷售的大多是自己的產品,寄售品類的比例很小,再加上高流量成本,虧損勢所難免。
在渠道拓展之外,百麗還試圖開展新業務以抵御沖擊。2012年,它推出了“15分鐘”快時尚女鞋,期望通過低價策略進一步下沉渠道;2013年,它與鼎暉投資聯合投資了日本時尚集團巴羅克,介入時尚女裝品類。它還擴大了外部供應商比例,以抵御人工等成本費用剛性上升的壓力。
{page_break}值得一提的是,百麗的運動服飾類業務一直在穩步增長。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健康生活方式的興起,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審美偏好由時尚轉向了運動休閑。
另外,對于運動服飾,消費者也不存在較高的個性化追求,比如看到自己和別人穿一樣的運動鞋時,會覺得很正常,而穿一樣的時尚鞋時,則會感到尷尬。
2012年,百麗的鞋類業務和運動服飾類業務的銷售規模比例是64︰36。到了2016財年,運動服飾類業務的收入已經是鞋類業務的1.2倍。不過,由于運動服飾業務僅涉及分銷、零售環節,而鞋類業務是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所以前者在盈利能力上明顯弱于后者。
主體業務的衰退,讓百麗進入了冬天。2014財年到2016財年百麗的業績直線下滑,三年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是8.74%、1.95%、2.21%,2016財年的凈利潤還不及2010財年。
與此同時,百麗迎來了關店潮。2015財年,大陸鞋類自營零售網點減少366家,相當于每天關店1家;2016財年,大陸鞋類自營零售網點減少700家,相當于每天關店2家。
在2017年5月16日的業績發布會上,盛百椒將百麗轉型失敗的責任歸咎于自己,坦言至今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做出很好的預判。
百麗代表著大眾消費時代中這樣一類企業:它們從生產工廠起家,然后由制造商發展為渠道商再定位為零售商,一步步通過占據中間環節,獲取從成本到零售價格之間的更多利潤,最終成長為零售巨頭。
并且,它們都經歷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階段,享受了一去不返的時代紅利、人口紅利。
前路未知
2017年7月27日下午4點起,百麗被港交所注銷,一代鞋王正式退市。
這是港交所史上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高瓴資本集團、鼎暉投資以及百麗管理層給出的私有化價格為6.30港元/股,公司總估值531.35億港元。這一報價相對于最后一個交易日前十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5.10港元溢價23.5%。交易完成后,高瓴集團持股56.81%,成為百麗的第一股東。鄧耀和盛百椒沒有參與此次交易,將持有的股份全部出售。
對于百麗未來的變革方案,高瓴資本、鼎暉投資均以“方案仍在制定中”為由,婉拒了采訪要求。
GGV紀源資本投資副總裁李浩軍分析說:“一個公司做到這么大體量,一定有過人之處,百麗在供應鏈管理、運營能力、人員管理方面還是非常強的。高瓴資本在傳統零售變革方面又有多年經驗,它會幫助百麗在產品端等方面扭轉運營,最后多半還是會在國內資本市場做退出。”
比起資本方,消費者對百麗則沒那么有信心。
在北京漢光百貨、君太百貨隨機采訪了幾位女性消費者,她們均表示近幾年買百麗的鞋越來越少了,因為款式上沒什么新意,性價比也不高。她們表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時尚休閑鞋一般都是隨機購買,看重的是款式和舒適度;而對于運動鞋,則主要看品牌。 “現在來買鞋的消費者主要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漢光百貨百麗專柜的售貨員說。
電商不僅給線下渠道帶來了沖擊,而且讓商品價格變得透明。百麗女鞋的加價率[加價率=(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成本]大約在4左右。也就是說,一雙售價600元的女鞋,成本大約是120元。這樣一來,中低端消費者就很容易被其他性價比更高、款式更新穎的產品所吸引,比如Charles&Keith、Ecco等,而高端消費者則會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來購買國際名牌產品。
2016年,電商在鞋履品類的滲透率達到了24%,也就是說,大約每四雙鞋中就有一雙是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的。所有的鞋類企業都在面對產品同質化、價格戰以及高庫存三大挑戰。
根據Euromonitor報告,未來中國鞋業將繼續以4%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成長,預計到2021年整體規模將達到4382億元。
新生力量
沒有強悍的競爭對手,也是百麗衰落的原因。直到現在,百麗鞋類業務的凈利潤依然比中國正裝鞋全部10家上市公司(包括港股和A股)的利潤總和還要大。
不過,隨著整個鞋業市場規模的增大,將有更多的創業者涌入這一市場。他們擁有百麗這種傳統零售企業所沒有的創新力與敏銳度,他們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將會使以前行之有效的經營邏輯不再適用。
趙若虹就是這樣一位創業者。她說,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高跟鞋控,2014年突然感覺消費的選擇越來越少,似乎只能在奢侈品牌和淘寶間做選擇,因為很多中高端品牌的鞋看上去都差不多,“烏泱泱一片,沒有辨識度”。于是,她就索性成立了自己的品牌——高跟73小時。
如今公司成立兩年半,高跟73小時已經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開了12家實體店,預計2017年銷售額將會過億元。 趙若虹坦言,自己著手做后才發現鞋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異常復雜,而且精品女鞋代工廠屈指可數。不過,高跟73小時有著傳統女鞋企業所沒有的競爭優勢——女性視角。
在她看來,女性買鞋更多是沖動消費,不能簡單地進行線上、線下區分,“做品牌要有戀愛的感覺”。
創業之初,高跟73小時就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并且還會根據不同的場景設計伴娘鞋、新娘鞋、聚會鞋等,設計師大多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專業人士。此外,它還經常在實體店舉辦下午茶,進行體驗式營銷;也會在熱門電視劇做植入、邀請明星體驗試穿來擴大知名度。
未來,消費者將進一步細分,個性化需求也會更加強烈。20歲-45歲目標消費人群的定位,已經顯得過于寬泛和老套。在產品創新和品牌溝通方面,百麗需要像這些創業公司學習。
2015年,全球第一家C2M電商平臺必要商城成立,消費者與制造商直接連接,打掉所有中間環節。目前,必要商城已經覆蓋了服飾鞋履、箱包、美妝等多個品類。簡單說,這個模式是將高端制造商生產的產品以中低端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以鞋為例,在必要商城上,由Armani Jeans制造商生產的女士短靴的售價是499元。
這一模式意味著,像百麗這樣定價中高端但產品力和品牌力又不夠強有力的品類,其性價比將進一步下降。
李浩軍始終在關注消費升級領域的投資,他介紹:“TMT行業火起來很快,消失得也很快。但消費行業恰恰相反,一個品牌的建立總是需要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旦爆發,溢價就會很高。”
按照這一邏輯,退市的百麗還有可能王者歸來,而高跟73小時、必要商城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