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體育從港交所退市 完成私有化

股票代碼為01968.HK的匹克體育從港交所退市,這標志著歷時3個月的匹克體育私有化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匹克經歷了兩次IPO上市失敗后,于2009年港股上市,因“投資價值長期被低估,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臺,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匹克開始了私有化進程。
私有化完成后的集團未來發展,匹克體育已有布局,“完成私有化只是第一步,匹克從單一的體育裝備品牌到體育產業集團的升級之路才剛剛開始。”而退市之后,匹克體育下一步在資本市場上將有何打算?對此,業界揣測,沖擊A股將是匹克體育最有可能的出路,但回歸A股之路并不平坦。

01
據了解,2009年9月,匹克體育公開發售獲得22倍超額認購,定價為招股范圍中間價4.1港元,募集資金凈額達15.85億港元。而上市港股前匹克體育經歷了兩次IPO失敗,因而在三年內進行了三次風投,實現了融資計劃。資料顯示,從2007年開始,紅杉資本投資匹克并獲得近8%的股權。次年,匹克體育又與建銀國際、深圳創新投資等合作實現了二次募集資金。2009年4月,紅杉資本、建銀國際和聯想投資三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了近6000萬美元給匹克體育,完成了匹克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
但自2009年9月上市以來,匹克業績表現一直并不理想,營業收入、凈利潤和店面數量出現了大幅波動的情況。從2012年開始,隨著國內外經濟疲軟,匹克體育集團年凈利潤僅維持在2億-4億元人民幣區間,并且開始大量關店以維持成本運營。雖然在2015年營業額上升至31億元人民幣,但是依舊未能得到持續發展。
據匹克今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7月30日,匹克體育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至12.98億元人民幣,毛利潤同比下降5.6%至4.94億元人民幣,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3.8%至1.69億元人民幣。并且長期以來,匹克體育股份流動性一直處于低水平。雖然匹克體育市值有61億港元左右,但在內地體育服飾港股企業中仍然處于倒數位置。
國內多數體育用品企業都在港上市,包括李寧、安踏、361°、特步等。從今年中報看,安踏以61.42億元的營收領先,同期李寧營收為35.96億元,361°為25.56億元,特步25.35億元,匹克則是12.98億元。營收增幅比較,安踏的20.2%也遙遙領先,其他各品牌也都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唯獨匹克下降了5.96%。
記者整理發現,截至目前,A股上市的貴人鳥憑借著頻繁的資本運作,一直在積極布局大體育,并獲得了較高估值,市盈率已經達到了76.32倍,這遠遠超出了港交所的匹克,后者的市盈率只有13.85倍。
匹克在體育行業為何率先實施私有化?對此,匹克方面表示,7年前,2009年9月,匹克在香港上市,但上市以后公司股價的表現卻并不令人滿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家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出臺之后,體育產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國內體育概念股甚至是泛體育概念股都大受投資者熱捧,體育產業被看作資本市場的一片藍海。
對比之下,在體育產業深耕多年的匹克,投資價值反而長期被低估,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臺,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因此,在匹克大股東許氏家族的提議下,匹克實施了私有化計劃。
獲多家資本巨頭力挺 打造“體育產業生態圈”
02
從香港市場私有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獲得股票持有人的絕大多數投票及公司注冊地法院批準等一系列手續外,獲得資本巨頭的認同將變得至關重要。
此次匹克體育私有化項目的投資總協調人道格資本認為,匹克是文化體育產業的實業公司,屬于稀缺概念;另外,匹克在海外市場的優異表現,給了投資者更多的想象空間;加上匹克在體育產業(包括賽事和服務)上的延伸擁有較高潛力,未來的轉型空間也相對較大。匹克體育當屬于體育產業板塊的非常稀缺標的。
正因為如此,在匹克體育私有化過程中,資本巨頭紛紛主動找到匹克,愿意參與私有化的投資。道格資本聯合光大資本、前海母基金、民生銀行、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西南證券等,成為匹克體育股東名單上的新貴,這些擁有強大資金實力、服務能力和產業資源的巨頭,將為匹克注入新的動力。
事實上,這些資本巨頭將不僅僅為匹克體育未來的上市計劃提供資源和服務,還將聯合匹克體育共同成立專注于體育產業的產業基金及投資并購基金,共同打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page_break}早在7個月前的匹克球星中國行活動中,匹克體育CEO許志華就描述了打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的宏偉藍圖。在7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他明確表示將涉足體育IP賽事打造、運營,體育培訓、體育大數據、體育資訊和社交等多個領域,建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匹克的信心來自于此前多年的國際化精心布局,目前,匹克體育已經是海外銷售占比最高的本土體育品牌,產品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匹克集團的海外銷售額達到6.7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業額比例達21.6%。
此外,匹克體育通過多年的行業積累,與國際頂級機構如 FIBA、奧委會、NBA、WTA 等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豐富的國際資源,旗下簽約有霍華德、帕克等11名NBA運動員,新西蘭、烏克蘭等12個國家的奧委會,塞爾維亞、德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籃協,以及參加歐冠聯賽的馬卡比、歐洲聯盟杯的法蘭克??蜋C隊等多家海外籃球俱樂部。
“私有化之后,匹克體育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體育裝備行業國際化戰略布局。”許志華說,“未來會通過收購和投資國際上體育細分行業優秀的裝備公司,實施多品牌戰略,逐步完成在籃球、足球、網球、馬拉松等大眾體育范圍內多品類、多層次的裝備戰略布局。同時,匹克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本合作伙伴、體育合作伙伴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建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p>
“我們的目標,是讓匹克從一家優秀的國際化體育裝備供應商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的體育產業集團。”許志華表示。
回歸A股市場? 未來之路難言坦途
03
匹克體育私有化已經完成,但集團未來是否會回歸A股,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金融專家分析指出,港股市場的特點是偏注重大盤股,而中小市值股票要想改變股市對于企業的低估值存在很大難度。匹克體育若不私有化,未來股價可能會更便宜。因此,私有化成為企業追求市場高估值的必然選擇。但是就目前國內A股市場的情況而言,匹克體育回歸沖擊IPO有兩種途徑,IPO和借殼上市。
對此,福建體育產業研究中心成員任慧濤指出,匹克體育回歸的難處,首先在于回歸方式的“兩難”。
“第一難在于,如果以IPO方式進入A股,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比位蹪治龅?,目前國內市場“IPO堰塞湖”現象嚴重,匹克體育不僅需要完成所需的改制、財務等上市申報方案,還需要在證監會門口的“上市”審核大軍中排隊。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28日,證監會2016年受理IPO企業868家,其中已過會113家,未過會755家。而在2015年,全國僅有220家企業完成首發上市?!耙簿褪钦f,即便匹克私有化之后的改制等審核過程順利,匹克體育的正式上市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任慧濤說道。
“第二難在于,若選擇‘借殼上市’,則耗費甚巨。”任慧濤指出,隨著注冊制的暫緩推出,中概股、港股和新興企業的上市需求越發旺盛,A股相關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陡然水漲船高,動輒十億的“殼費”對于在私有化過程中已經付出很大成本的匹克體育來講,似乎已經成為難以承受之重,同時,借殼上市的操作難度也非常之大。
此外,任慧濤特別指出,需要思考的是,資本化對匹克體育的國際化戰略沖擊有多大?
“品牌國際化,是匹克體育的企業戰略,港股上市抑或重歸A股,所募集的資金基本上是為匹克產品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服務?!蹦壳?,匹克體育除了贊助NBA、CBA等國內外籃球聯賽,還贊助津巴布韋、烏克蘭、新西蘭、塞浦路斯等多個奧委會國家隊和運動員,同時,品牌營銷和市場推廣亦在全球近百個國家開展,這些業務效果需要足夠規模的資金及人力資源來實現。那么,在未來兩三年內,如何平衡兩大戰略,尤其是在資本化的同時保證匹克品牌持續的成長增值,亟待明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