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跑賽事上跑鞋品牌NATAPER如何吸引買家
在最近的里約奧運會上,有著眾多項賽跑賽事,在這些賽事上,原創跑鞋品牌NATAPER如何能吸引更多的粉絲。
繼曬自拍、曬美食、曬娃之后,曬跑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朋友圈的新寵。而與此同時,跑步,這項古老而孤獨的運動,也在商業和科技的推動下,變得熱鬧起來。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報告,2015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134場,較2014年增加83場,增幅超過160%;地域覆蓋上,全國已有84%的省區市擁有1場或多場馬拉松賽事,共吸引了150萬人次參加比賽。中國的跑步運動正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當大部分創業者選擇從賽事服務切入跑步市場時,呂強和他的團隊算是少數幾個愿意去挑戰跑鞋自有品牌的人。
當然,這也同他的背景有關。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工藝美術專業的呂強,之前在李寧做了五年的設計師。14年7月離開李寧后,他有了一個創辦跑鞋品牌的念頭,主要是覺得: “工作十幾年看到這么多產品,想做一些有自己標志性的東西。現在的產品太市場化了,沒個性。”
作為原創小眾品牌,找尋到自己獨特的切入口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城市休閑和輕量級跑鞋早已是Nike、Adidas等大牌的天下,而專業跑鞋的市場,其實最大的贏家是日本的Asics亞瑟士。如果你去觀看馬拉松賽事,會發現從半馬開始大家穿的基本都是Asics的跑鞋。
不過,呂強告訴36氪,他們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發現準專業級別的跑步人群,通常會擁有4-5雙專業跑鞋。另外這群人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更強烈,判斷產品好壞的緯度以專業性為主,品牌對購買決策的影響相對弱化。
因此14年底,呂強和他在李寧時相熟的銷售同事張之月共同創辦了NATAPER品牌。品牌的基調是個性化+專業化+逼格,推出的第一款跑鞋OK42售價769元。不過事情遠沒有介紹起來的這么簡單,“這款鞋子,我們做了一年半的測試。很多細節只能自己去跑自己去試才知道,我前后總共跑了十個全馬,900多K。” 呂強說道。
“舉個例子,我們發現:大家跑到20K以后的時候,實際上是最疲勞的一個狀態。鞋中底過軟就會有泄力和給予支撐不足,拖累雙腳更多。所以我們把鞋子中底密度調整的比常規跑鞋硬一些,采用高彈的EVA原材料配合一體射出四重密度,給跑者在階段的加速和保持帶來幫助。”
除了設計上不斷測試迭代外,跑鞋的供應鏈也頗為繁復。一只運動鞋的零部件通常有七八十個,需要三百多個生產流程才能把物料變成成品鞋。團隊輾轉許久,才找到為New Balance生產球鞋的工廠來幫他們打造第一批產品。
目前,NATAPER的第一批1500雙跑鞋在官方微店、OG購流行、FE馬拉松跑步運動店等線上平臺銷售,團隊前期邀請了一波跑步圈的專業媒體和KOL進行評測,以期在專業跑者人群當中積累口碑。
之所以關注到NATAPER,是因為我們發現Nike、Adidas這兩家標志性的運動品牌最初都是以鞋類起家,并且鞋品類銷量占比常年在50%以上。加上跑步賽事的井噴以及參與者的涌現,證明了這塊市場有所可為。
不過,鞋類相比服飾,門檻和技術含量更高,因此對創業團隊的挑戰也不小。NATAPER 歷經一年多推出了第一款單品,未來是否能持續地推陳出新,做出強勢鞋款至關重要。另外,對于全新的國產品牌,專業跑步人群對它的接受度還有待觀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