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帶領阿里巴巴進軍體育產業 讓體育“更美更性感”!
過去一年,體育產業儼然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關鍵詞,隨著阿里體育的應運而生,它會給體育產業的未來帶來怎樣的改變?阿里體育會以什么方式與項目介入體育產業?
體育運動服務+生態系統
在阿里9日公布的公告中,提出將健康和快樂作為集團未來布局的兩大戰略方向,而體育產業是這兩大方向的“黃金交叉點”。
在這份幾百字的公告中,“體育運動服務”和“生態系統”是兩個高頻出現的詞語。
“阿里體育集團有望整合阿里生態中強大的電商,媒體、營銷、視頻、家庭娛樂、智能設備、云計算大數據和金融等平臺,融合形成一個貫穿賽事運營、版權、媒體、商業開發、票務等環節的全新產業生態。”
為了“賽事運營、版權、媒體、商業開發”這些構想,阿里巴巴經過了近一年的發展。
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以12億元人民幣獲得后者50%的股權,其后該球隊改名“恒大淘寶隊”。這也被外界認為是阿里在體育產業的“首次轉身”。
而在經過一段時間沉淀后,最近兩個月,阿里開始頻繁出手,做了成立體育集團的最后準備。
2015年5月,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領投了樂視體育的A+輪融資;同月,阿里又簽約贊助美國高校頂級聯盟“帕克十二聯盟”,并于隨后獲得NCAA在華賽事的獨家轉播權。
到了7月,馬云斥資入股新浪體育,成為新浪體育合作伙伴。而在8月,阿里又玩轉了一把“明星效應”,NBA巨星科比的公司Kobe Inc正式和阿里巴巴合作,內容涉及影視、體育等方面。
平臺優勢,阿里的“殺手锏”
既然來到了體育圈,阿里巴巴的優勢究竟是什么呢?
小米副總裁陳彤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現在熱炒的體育賽事直播版權價格商業前景比較有限。對阿里巴巴來說,布局體育產業內容資源固然重要,但絕非‘殺手锏’。”
不過從阿里巴巴的官方公告中,我們可以讀出,電商依舊是阿里的第一選擇,也是阿里真正的“王牌”。
據阿里官方統計,在阿里的零售平臺上擁有3.67億活躍買家和近千個體育運動品牌入駐,2014年在阿里零售平臺上成交的體育運動類商品高達765億元,票務銷售近億元。
同樣在今夏,皇馬、拜仁也都相繼和阿里旗下電商平臺展開合作,希望借助阿里從中國體育消費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page_break}新華社就撰文分析認為,平臺優勢將是阿里巴巴布局體育產業的最大砝碼。“在傳統體育跨領域聯動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互聯網的大數據運用將可構建全新的產業鏈運營、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將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而對于阿里的優勢,國內某體育經紀公司CEO也頗為看好:“雖然關于阿里體育最終的著陸點,現在都看不太清楚,但唯一確定的是阿里依然會做大自己的電商業務,依托強大的體育資源和豐富的體育渠道實現變現。”
“比如通過自身的電商優勢與各個俱樂部協作售賣周邊商品及門票,與淘寶眾籌、娛樂寶等業務結合,甚至做體育旅游服務。”
但是,對于阿里體育的前景也有人表示了擔心,某體育公司負責人就表示:“現在大家都是扯著一面大旗,不說今天只說后天。”
對于外界的種種猜測和分析,我們似乎能從馬云2014年在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聯席會議上的一番話讀出端倪。
“我們不想做體育產業,也不想做體育事業,我們想做的是體育經濟。美國好萊塢文化產業給GDP帶來4個點到5個點,而體育帶來的是7個點到8個點。體育產業的收入,以后會超越大家的想像。”
這盤大棋:阿里怎么玩都很保險?
既然擁有平臺優勢,阿里體育的具體發展步伐也成為外界熱議的話題。
阿里體育CEO張大鐘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我們主要還是以體育IP為核心,通過阿里的數字經濟平臺,為用戶提供體育產業鏈上的各類產品和服務,阿里原來做的事情是讓做生意變得簡單。”
張大鐘打了一個比方,比如用戶有天想出國看場比賽,不用為一張票而煩惱;有了喜歡的體育項目,能方便地找到教練、運動場地。同時阿里也會依托平臺,讓更多國內體育品牌走向國際。
關于具體的產品,張大鐘承諾不會讓外界等待太久,最快今年年底,阿里體育的具體產品和服務就可以面世。
雖然樂視體育、騰訊、PPTV等強勢新媒體已經開始分割體育產業這塊大蛋糕,但作為后來者,阿里更有其獨到之處。
{page_break}一位國內體育公司CEO就認為阿里有可能在下一盤更大的棋:“阿里要的是把握全局。新浪是合作伙伴,樂視體育的融資也有阿里背景,加上之前也和蘇寧合作了,要知道蘇寧旗下擁有PPTV。這樣一來,幾大主要體育平臺阿里全占了,怎么玩都很保險,哪怕當下沒有找到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它也已經搶占了所有的陣地。”
而涉獵“所有陣地”,也符合了阿里在公告中描述的“全新產業生態”的訴求。
當然,阿里體育CEO張大鐘本身的經歷也讓外界浮想聯翩。
作為原SMG副總裁,張大鐘的到來很可能意味著阿里體育會在體育視頻和節目制作方面發力,但在國內資本經歷了瘋狂的版權大戰之后,優質版權所剩不多,能否在這一領域中有所斬獲,業內也拭目以待。
各方角力“5萬億”大蛋糕
在阿里的官方公告中,提到了國務院第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力爭到201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
在《意見》出臺后,各大資本大鱷開始在體育市場進行角力。
2015年1月,萬達集團入股西甲勁旅馬德里競技,并全資收購瑞士盈方體育集團;近日,萬達再度出手以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
樂視體育在過去的兩年里,收攬各項體育賽事IP,經過一年近乎瘋狂的版權收購,樂視手中現在擁有著200多項10000多場賽事的內容版權。
PPTV也不甘落后,毫擲16.85億元打包了2015—2020年西甲聯賽中國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
而騰訊則花費5億美元天價取代了新浪,成為未來5年NBA中國數字媒體獨家官方合作伙伴。
如果說阿里布局體育產業是戰略選擇的必然,那么隨著互聯網企業向體育市場涉足深度的加強,互聯網+體育市場將有更加豐富的模式產生。
易觀智庫就分析認為,體育市場不再僅是傳統巨頭企業戰場,以阿里巴巴、樂視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參與其中,圍繞體育產業不斷有新的互聯網化融合發展布局,將促使互聯網+體育市場不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