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鞋都”小學必修漢語為爭中國市場
葡萄牙北部城市圣若昂—達馬德拉規定,當地所有公立小學三、四年級須開設漢語課程,并把漢語課納入學生必修課。這座素有葡萄牙“制鞋之都”之稱的城市此舉意在提高當地年青一代與歐洲同行爭奪中國市場的優勢。
葡萄牙是歐洲傳統制鞋大國。隨著新興國家發展,葡萄牙逐漸放棄中低端市場,主打高端市場,成為僅次于意大利的奢侈品鞋類出口國。
盡管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年產約100億雙鞋,是世界頭號制鞋大國,但這并未妨礙葡萄牙高端鞋打入中國市場。統計數據顯示,葡萄牙向中國出口品牌鞋數量2011年為1萬雙,2013年激增至17萬雙。
圣若昂—達馬德拉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迪爾瑪·南特斯說:“中文是打開世界最大市場的鑰匙。”
“漢語并不太難學”
圣若昂—達馬德拉市市長卡斯特羅·阿爾梅達先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增長,葡萄牙與中國交往越來越密切,中文也變得越發重要。
當地小學生長大后也許有更多機會與中國合作,因此在小學課程中加入漢語課很有意義。
在當地小學生看來,漢語課相當有趣。現年9歲的愛德華多說:“我想去看長城。”他的同學達妮埃拉說道:“漢語并不太難學。”
他們的漢語老師在一旁微笑道:“他們年齡小,學得很快。”
制鞋公司老板馬里奧·塔瓦雷斯認為,政府把漢語設為必修課的舉措會讓孩子們將來與同行競爭時更具優勢。這些會說漢語的小學生將來可以在制鞋企業勝任銷售或管理工作。
“中國有一天可能成為我們的主要市場,”塔瓦雷斯說。
相關鏈接: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數字,今年9月,該國零售業創造的銷售額較前月減少了2.9%,總額為7年來最低。
去年9月,該國零售業的銷售額還增長了2.9%。業界雖然對今年同期的預測已不理想,但實際情況比預期的0.9%的負增長更嚴重。
今年秋季氣溫溫和,影響上市的冬季服裝銷售,紡織品、服裝、鞋類及皮貨市場嚴重疲軟,出現5.7%負增長。但藥品、超市及百貨商店銷售情況一如既往,營業額增加了5.4%。
該國勞動力市場本年度出現繁榮景象,銀行信貸利率降低、工資提高、通脹率維持低水平,這些元素成為消費市場繁榮的新動力。今年1到8月,整個業界創造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德國目前有4300人就業,就業率創聯邦德國歷史最高水平,并且勞工工資漲幅高于價格漲幅。
但上述這些元素卻沒有帶來零售市場的持續繁榮。烏克蘭危機為消費者帶來不安全感,被認為是9月銷售業績不理想的原因,業界并因此降低了全年銷售業績的期望值。冬季到來之后,尤其是圣誕節來臨期間可望有個較大刺激,預計年底的銷售額增長率將達1.5%。
如果今年第三季度的零售額繼續下滑,將直接影響到本年度的德國經濟增長,有經濟專家預測將會出現負增長。
歐洲經濟繼續不景氣,許多歐盟國家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目前歐盟平均失業率在11.5%。經濟不景氣還顯示在通脹率低落。雖然歐元區的物品價格在10月增長了0.4%,但距離歐洲央行2%的通脹率期望值還差得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