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電商負責向文韜:傳統企業電商的O2O戰略
361°已經打通線下,線上出售線下商品時,有嚴格按價格策略執行,線上專供則無這個問題,目前從上架SKU數上來說,線上專供約占30%。
同款同時同價是必然要走的方向,專供款可以解決一時的矛盾,但價格差長期存在,于體驗也有不利。
我來之前,王成軍(前361°電商負責人)王總在負責這塊業務,應該說他為361°打下很好的一個基礎。361°是目前我所知道的已和線下各區域達成共識,實現庫存數據共享的一家傳統知名品牌運營商。
線上商品目前以清理線下庫存為主,價格上遷就顧客,同時也為線下經銷商提供價值,分成銷售,清理庫存,這部分銷售,電商只提取服務費。
361°電商最難的部分,就是和線下溝通的過程。有專門的市場秩序維護部門,主要是應對線下視電商,不理解電商的意義這個問題。我認為最核心的解決辦法是利益分配方式,幫線下出銷售,同時回款大頭歸于線下,線上只提取一部分費用。
電商部門最終要從銷售部門向職能部門轉型,但就目前KPI設置而言,仍是銷售部門,需要一個過程。
361°電商在王成軍的帶領下已經完成很好的基礎建設。線下之前未經總部授權所開店鋪,已基本完成收編,所以竄貨問題也不大。我肩上的擔子,是繼續推進O2O,傳播端如何整合資源,成交端如何利用移動電商吸聚用戶,服務端如何優化用戶體驗是重點。
移動端的布局還在推進中,線上的新品試銷功能理論上存在巨大可能性,但實操上說實話目前沒看到成例。
涉及品牌整體產品組織方式的變革,電商部門有此職責,但尚無此能力,大部分傳統企業都如此,畢竟傳統企業的電商部門出現較晚,發展較快,爭議較多。
主要看企業的戰略規劃能力和執行能力,這期間苦楚,一言難盡。未來線上線下孰輕孰重,不取決于企業意愿,取決于用戶習慣,如何取長補短是王道,不以片面優勢論英雄。
從傳播角度看,線上有新媒體的優勢,線下有眾多門店作為觸點;成交角度看,線上展示功能強大,線下體驗功能不可替代;從服務角度看,線下體驗更好,線上則更方便用戶。
未來的產品組織一定也是結合各方優勢的,核心是如何實現銷售,毛利和庫存的平衡,原來大工業時代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鋪貨的做法在流量紅利消失,個性化需求越來越突出的當下,一定不合時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