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渡重洋的制鞋師,堅守手工制鞋的匠人
在制鞋歷史悠久的歐洲,雖然機械化成品鞋已經占據大半市場,當今仍有訂做皮鞋的傳統。在當地,有著擁有自家獨立的手工鞋鋪、堅守著制鞋文化的日本人。讓我們來走進他們所擁有的店鋪。
法國老店——“和顧客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在巴黎的開設的這家店是叫“奧博斯多夫”、主要訂單為男士皮鞋的老鋪子。今年,已經從正式工作退下多年的的鹽田康博(36歲)開始接管和打理這家店。
制鞋是從尺寸測量開始的——鹽田康博非常重視鞋型測量的這一步驟,為了確定這雙鞋適用的場合以及穿著者的生活方式,他會事先和顧客進行周密的商量。
尺寸和款式敲定之后他就會從制作木模具開始,在模圖紙上畫線來確定皮革裁切的位置。皮靴形狀的決定是一項費力的事情。因為幾個毫米的差別就會改變皮鞋的觀感和樣貌,所以這一步是自己親手手工制作的。
制作木模具需要花費一兩天時間。
制作鞋楦(木模具)時,為了保證最終的皮鞋不僅合腳、也為了時尚的造型,制作師需要一邊回想和揣測著顧客提過的要求,一邊按照那個感覺來削改木模具。鹽田說道“從手里誕生的東西,必須要傾注感情和想象力。”
一只鞋用到的皮革,需要花費足足一頭牛剝下的原革料。訂做的鞋子用的是皮料高質量的部分,而那些比較次的皮革就拿來練手試作。為了做好鞋子尖端的那部分,他要求客戶試穿半成品鞋子,逐步確認合腳情況。 “為了那種流暢的感覺,有不合適的部分必須修改到完美。”鹽田這樣說道。 調整鞋楦的工作需要反復多次進行,其中包含和客戶的交流,直到這一步驟完成,總共要耗費四個月至半年時間。當然,手工費不菲,從4200歐元起價。
鹽田是在大學時代對鞋子感興趣的,當時他可以拆分衣服結構并自己制作成衣,但對鞋子的學問一竅不通。畢業之后他來到英國的制鞋學校進修,積累了法國的一流鞋業品牌(Masaro和Kurote)的制作經驗。 “因為想要嘗試自己謀劃決策”所以轉行做鞋了。
店的第三代繼承人澤維爾 奧博斯多夫說“我的夙愿是手工鞋的復興。” “我認可追求品牌極致的精神和日本人的上進心。”,他期待著日法合作制造出來的手工鞋。而鹽田表示:“通過和訂單客戶之間的溝通理解,我們也從中得到了無上的滿足。”
在意大利標榜獨立和傳統
在意大利佛倫洛薩的觀光地“老橋”附近的松岡祥子(33歲)有一家名為“加索里亞 de shoko 松岡” 的店。作為手工鞋的名店“曼尼亞”工作了70年的工匠卡羅杰羅 曼尼亞的弟子,她已經學師了10年多,并于去年正式出師。
松岡制作的是紳士和婦人的定制皮鞋,店的里邊是制作工房,可以在工房里看到一邊被一群貓纏著一邊工作的松岡(#圖里沒有貓#)。她正在默默進行的是把縫制好的皮革套到木楦上拉緊,然后縫合上鞋底內層以使皮鞋總體成形的“壓合”工作——這是在學師時就熟稔的操作。之后她按照定則一個一個地嵌入鞋釘。
她在高中的畢業意大利之旅時,被當地的精密制作、嚴格縫合的鞋子深深感動。留學于當地的語言學校之后,她了解到了“曼尼亞”這家鞋鋪。回到日本的她進修了專門學校并學習了醫療上整形鞋的制作方法,和曼尼亞的技術水平作對比后說道“和大型機械制作的東西一樣的木楦竟然是手工制作的東西,這使我吃了一驚。”
加上學師時代的作品,她大約訂做了50人的鞋子。至于價格,男鞋600歐元、女士鞋350歐元起價,木楦的手工費還另外需要100歐元。另外雖然女性客戶訂單大部分是高跟鞋,根據跟高不同,鞋形狀也會隨之變化(得多做模具)。曾經有用了四個木楦來確定最終鞋形的客戶。 她的第一個客戶對她說過“我現在還穿著你做的鞋子,因為從沒有第二雙這么愜意合腳的皮鞋了。 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她。
“她啊,是個很好的工匠。” 曼尼亞的工匠師傅說。在佛羅倫薩的傳統手藝工人急速減少的現代,剩下的工匠收到的訂貨單也相對增加了,“這樣的話,她的生計算是有保障了。” 她擁有的,是一雙支撐起傳統的皮革業的雙手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