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對制鞋業進行調查摸排 整改中尋求轉型之路
在業內看來,借著這陣整治東風,鞋業需重新審視自身,或許可迎來嶄新的明天。
小企業艱難轉型,大企業受影響
林桂煒涉足制鞋這一行8年有余,目前在澤國洋肚村擁有一間工業廠房,事業小有所成。
年初的“一把火”,讓溫嶺全市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在隨后的消防安全整治過程中,因為廠房面積受限,林桂煒按照整治要求,將“踏鞋幫”業務單獨進行了梳理。緊鄰洋肚村的八份村成了他的首選,兩處相隔僅三四百米,生產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在林桂煒看來,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八份新村是一個住宅小區,房屋均是民房性質。按照相關規定,民房不允許新辦企業。
這樣的規定,更多是一種無奈。在寸土寸金的溫嶺,小企業負擔不起巨額的購地費用,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民房是最佳經營場所。盡管,這樣做不合法——在多次消防安全和無證照企業整治排查過程中,發現小企業、作坊存在車間住人、過道不通暢、沒有額外逃生通道、工人在車間吸煙等現象。
林桂煒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租用4間民房設置“踏鞋幫”生產車間。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營業執照地址在洋肚村,而不是八份村。在5月13日的無證照企業排查中,林桂煒的“踏鞋幫”車間因無照經營被暫時關停。
在工商部門工作人員的建議下,第二天,他遞交了個體轉公司的申請,希望將“踏鞋幫”車間轉成分公司性質。
但在此期間,因鞋幫生產中斷,林桂煒只能將整條流水線都先關停,等待相關部門的回復。
他說,這一停,損失將近百萬元。對于一家小企業,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而在整條制鞋產業鏈中,諸如此類的打擊又影響到下游產業鏈。如浙諾爾鞋業,企業負責人最明顯的感覺是,鞋跟、鞋眼等配件貨源減少,價格明顯上漲。
博洋鞋業的蔡建華也有相同的感受——上游加工行業的小廠越來越少,新辦企業只能使用工業廠房,外加工成本提升。“溫嶺鞋企基本都有外包業務,比如‘踏鞋幫’,配件生產。”蔡建華說。以博洋鞋業為例,淡季時,可以在內部完成從鞋輔料加工到一雙鞋生產出來的全部流程;一旦到了旺季,生產能力必然跟不上。而上游小加工廠的生產成本上漲,最終需由生產成品的企業來承擔。
市場秩序有好轉,客戶要求更嚴格
不過,與價格上漲、貨源減少等暫時性的困難相比,制鞋產業鏈中的上家下家更加渴望整治行動長期進行,既打擊一部分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企業,又利于規范市場秩序。畢竟,從長遠考慮,市場秩序尤為重要。
“制鞋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鞋廠都需要幾十上百的工人。一線工人的流動性很大,對于他們而言,往往更看重工資的多少,而不是企業的大小或者生產環境的優劣。”浙諾爾鞋業的林明標說,在實際招工過程中,他們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
一家正規的企業考慮到長期的良性運作,開出的月工資一般不會波動太大,以3000元為多。但是一家無證照小企業、小作坊在生意旺季急缺人手,就會給出高工資,有可能是4000元,甚至是5000元,而旺季一過,一般就會結清工資不再留人。這種“懸賞式”的招工方式,小企業已經駕輕就熟,企業本身沒有生產成本壓力,旺季的高工資可從淡季“拆借”過來。如果一段時間內收入持平,工人也樂得忙一陣閑一陣。
{page_break}
但緊跟著,“大企業為了穩住人心,只能跟著漲工資,無形之中導致用工市場的混亂,變相抬高工人的整體工資水平,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林明標說,今年上半年,溫嶺無證照制鞋企業整治開始后,工人的工資波動程度明顯趨于穩定。對此,民生鞋業的林云明有同感。
“對于出口型企業來說,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需要整治的另一個理由則是,可以使國外客戶放心。”林明標進一步解釋,近年來,溫嶺鞋業負面新聞不少,如“三合一”、勞資糾紛之類的問題,被頻頻曝光,使世界各地的客戶對溫嶺企業持有偏見。“國外客戶在評估一家合作企業的時候,要求一向很嚴,除去產品的質量好壞、生產車間的整潔與否,還有一項社會責任檢驗。若是一個地區頻頻出現負面報道,客戶就會對企業有沒有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產生顧慮。”林明標說,今年上半年,國外客戶在向浙諾爾鞋業下訂單的同時,就對浙諾爾鞋業重新進行了社會責任評估,且要求更加嚴格。
盡管評估順利通過,但林明標覺得,制鞋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進行整頓之后,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建立一個規范的市場秩序,對整個行業發展都有積極作用。當所有企業都處于一個公平的平臺上競爭,企業才會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探索發展村集體企業新模式
在整治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亟需解決。如上文已經提到過的民房用作經營場所,在工業用地已捉襟見肘的現實面前,生產經營場所是民房,是否都要取締?
關于這一點,其實已經有了先行者。據工商部門介紹,目前,橫徑村是少有的允許民房新辦制鞋企業的示范村。該村于2013年12月開始引進鞋企,村兩委希望,以此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之路。
5月22日,筆者走進橫徑村一探究竟。
“我們最主要的舉措就是抓消防。”該村黨支部書記葉春秋介紹,村里辦理一個村集體的營業執照,所有到橫徑村辦鞋廠的企業都會掛靠到該執照下面,由村里統一管理。這樣,橫徑村的鞋企就相當于一個村集體企業,所有的責任落到村兩委的肩上。
從今年年初開始,橫徑的每家制鞋企業的生產車間都進行了徹底改造。室內安裝煙感、噴淋系統、消防應急水龍頭,同時,樓梯改造成封閉樓梯,做到生產經營與住宿完全分隔。在室外,橫徑村配備了覆蓋新區以及全村范圍的消防巡邏、天網工程,30多名護村隊員每天日查夜巡。“在室內抽煙是絕對不允許的,村里還預訂了一輛消防車,全天候處于預備狀態。”
每天,該村的流動人口辦公室便會分批召集村里的工人和企業主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直至所有人測試合格。
目前,已經有50余家制鞋企業在橫徑村落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