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談請金秀賢代言的臺前幕后
“都教授”的代言費以千萬計
記者:奧康簽約“都教授”金秀賢,頗受坊間關注。大家關心的是,奧康到底花多少錢,請來這位“外星人”?
王振滔:我們是上市公司,相對來講對數字比較敏感。代言費是國內一線明星的幾倍,以千萬元來計,但具體數字不便透露。
記者:簽約金秀賢,是誰的提議?能介紹下幕后故事嗎?
王振滔:不是我個人的意思。說實話,因為時間有限,我只看了一集《來自星星的你》,這幾天我一定要看完,這樣等他來了才有話題交流。我算不上他的粉絲,我都是他的大叔輩。之所以選擇他,是我們的消費者和公司的高管及其他職員的建議,認為金秀賢比較符合奧康的品牌定位“時尚、舒適、科技”。我們嘗試過各種渠道,比如找了經紀人、衛視、平面媒體等,反饋給我們的信息,都說不要浪費時間,不是錢的記者題,而是已經有35家企業有意向請他做代言了。后來我們直接飛到韓國和他的經紀公司談,結果他們也比較有誠意,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了我們國內幾家專賣店了解情況,然后上網對我們進行一些搜索,綜合作了分析。當然,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有過很多交流溝通,最后對方回復,如果要做的話,第一家便是和我們合作,這個是我們當時想不到的。這印證了《來自星星的你》里的一句臺詞:如果有必要相遇,就終究會相遇的。
記者:據說這次代言費,是奧康歷年來所請代言人中,最昂貴的一筆。奧康將如何去體現這筆投資所帶來的價值?
王振滔:請形象代言人,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轉化為銷售力。此外,有了這么一個形象定位,從產品角度來說,讓研發人員圍繞著產品去轉,注入時尚意識。不然的話,品牌老化到了一定程度,你想再把它扳回來,這個成本很高很高。我們選擇金秀賢,除了看中他的人氣,我們發現他非常注重社會公益事業,尤其是慈善這一塊。前段時間韓國出現沉船事件,他個人捐了3億韓元,后來又捐了2億韓元給一些中國的慈善基金會。這和我們一直注重社會責任也是吻合的,而且巧合的是,他出生于1988年,剛好那一年,我創辦了奧康,這是一種機緣巧合。
“都教授”5月20日來溫后,“陣”怎么排?
記者:外界認為,金秀賢因一部劇大紅,所以奧康先期只簽了金秀賢一年時間,是一次試水,看中的是他當下的人氣,屬于一次性消費。
王振滔:一年的簽約期,是因為有個不確定因素,他在韓國還要服兵役。如果說他不用去當兵,那么簽約的時間可以放長,而不是對他未來的星途缺乏信心。
記者:網友認為奧康的品牌形象總體偏商務、貴莊重,而金秀賢的粉絲群體以年輕女性偏多,請他代言,是否真的符合你們的定位?
王振滔:隨著這幾年奧康的發展,產品和國際一線品牌的時尚度還有一點差距,與奧康男鞋相比,女鞋依然是我們的短板。而金秀賢受女性觀眾青睞,我們就做一個差異化營銷,讓男明星來推廣女鞋,這種案例在韓國是很普遍的。
記者:很多粉絲關心金秀賢在溫州的“陣”(溫州話,項目)怎么排?
王振滔:5月20日,這個日子很好,他來溫州待2天。這是他第一次來溫州,除了給我們的名品體驗館剪彩、參加奧康秋冬新品發布外,他還主動提出從代言費中拿出一部分進行公益捐助。這不是經紀公司的意思,而是他個人意愿,說明他很有愛心,和別的明星不太一樣。
溫企不再熱衷請代言
奧康為什么反著來?
記者:你除了商人身份,還身兼市政協副主席職務。市委書記陳一新多次提出溫州市要打造新興“時尚之都”品牌,金秀賢無疑符合這一城市定位。那么,這究竟是純粹商業運作,還是有其他意思?
王振滔:這純粹是考慮企業的品牌商業運作。但巧合的是,這也契合了溫州市目前的戰略構想。陳書記提出要打造“時尚之都”,我給他接了一句:“奧康先走一步。”我們要打造這么一個城市品牌,除了要和時尚界明星接洽外,我認為還需要跟一些國際時尚都市接軌,把時尚元素帶入溫州。政府需要在這方面牽頭,比如舉辦時尚展覽會、創意展覽會、時尚新聞發布會、時尚產品發布會等。溫州輕工業發達,我認為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但我所理解的時尚,并非就是衣著光鮮,“時尚之都”應該包括這個城市品位、對外形象,及城市人口的素質提升等等。
記者:眼下,不少溫企不再熱衷于請代言人,奧康為什么反其道而行,且樂此不疲?
王振滔:我記得有一年,溫州各企業一共請了50來位明星代言。這股勢頭現在下來了,我分析是這么幾個原因:1、市場本身比較低迷,經濟實力上難以維系。2、一些企業認為形象維持得很好,感覺已經不錯了。3、有些企業曾請過代言人,發現投入跟產出不成比例,就沒有堅持下去。如果要求每個代言人都能給你帶來理想的回報,這也不現實。而且請代言人也是把雙刃劍,請得好,對企業形象有提升;請不好,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大,比如像李代沫,有的人就不敢去冒這個險。我們之所以堅持去做,是做差異化競爭。當別人認為形勢不好時,我就認為是機會。市場低迷時,消費者也在觀望,這時誰的品牌響,他們就先去那里購物。有很多人對這一點有疑義,我覺得這是看記者題的角度不一樣。我認為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你準備了,什么時候都可以。市場疲軟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行情看好的時候,則會做得更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