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凈利潤環比回升 公司進行營銷變革
公司CEO許志華表示,體育用品行業下半年出現反彈的機會大,匹克將是行業中最先實現復蘇的品牌之一
雖然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同比下降,但凈利潤環比卻實現首度回升,比去年下半年上升28%。其大力拓展的海外市場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也從去年年底的13.4%提升到14.8%。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表示:“隨著眾多小品牌退出市場以及大品牌庫存趨于正常水平,體育用品行業今年下半年出現反彈的機會很大。匹克將憑借積極有效的調整措施,成為行業中最先實現復蘇的品牌之一。”
匹克凈利潤環比回升
從2011年開始,中國體育用品市場開始進入低谷期,經濟疲軟及消費方式的改變,讓運動品牌的庫存激增,折價銷售的策略讓行業平均利潤大幅走低,一些品牌甚至陷入大幅虧損的窘境。
在運動品牌整體清庫存的大環境下,匹克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中報顯示,匹克實現營業收入11.73億元,同比下降27.3%,凈利潤為8990萬元,同比下降62.5%。對此,匹克表示,公司已經告別了大幅調整階段,各項指標穩定,鞋類庫存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服裝庫存也大幅消減,為銷售商恢復訂單需求量提供了良好基礎。
同時,匹克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同店銷售與去年同期持平,而最新出爐的2014年第一季度訂單同比略有上升,已經顯示出回暖的跡象。
“當分銷商和零售商清理完畢過多的庫存后,他們將會補充新品,銷售便可恢復增長,進入良性循環。”許志華說。
同時,他表示,盡管行業清理庫存的做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相信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已接近尾聲,因為相當數量的小型體育用品公司已退出市場,分銷渠道營運成本,尤其是店鋪租金在很多地方已恢復到合理水平。隨著拉動內需政策的深入,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出口環境的改善,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將迎來復蘇或者反彈的機會。
公司進行營銷變革
廣發證券報告稱,中國體育用品行業依靠瘋狂開店實現業績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依靠單店效益的提升才能讓業績增長更具持續性。據了解,早在2011年初,匹克就提出了要從傳統的批發型企業轉型到零售型企業。變革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提升單店的營收來實現增長,并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直面消費者。
匹克稱,公司將通過銷售區域細分,經銷機構垂直化改革,鼓勵分銷商及零售網點營運商開設面積更大的零售網點和直營網點,關閉面積較小、效率較低的零售網點,推進門店更新換代。
數據顯示,匹克的分銷商數量已從2011年底的50家增長到2013年6月底的63家,增幅達到26%。與此同時,匹克單個零售網點的平均面積也由2011年底的79.1平方米增加至2013年6月30日的88.6平方米,終端營業面積提升12%。
“這是匹克終端升級帶來的積極成果。”許志華表示,關店和開店是破立關系,關閉面積較小、位置不佳、效率較低的零售網點,將資源重組,應用在面積更大、位置較好、制度完善的零售網點,有利于提升單店的運營靈活性和市場應變能力,從而增加單店盈利能力。
此外,匹克亦向記者透露了下半年的另一個重大決策,投資約6000萬元建設自有生產設施以及購置新生產設備,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提升對合約制造商的議價能力,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匹克“國際化”
雖然匹克在國內的營銷出現下降,但海外市場的營業收入卻實現了增長。中報顯示,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在總收入的占比已達14.8%,較去年年底的13.4%又有提升,鞏固了中國運動品牌海外銷售額第一的地位。
匹克在國外業績的增長與公司不斷投資國際比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匹克的字典里,國際化是賦予品牌更大附加值和競爭力的不二之選。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匹克共贊助了18名NBA球員、3支NBA球隊以及9個國家的國家籃球隊,擁有23名國際女子網球運動員代言人,與NBA、FIBA、WTA等國際體育組織保持著深入合作關系。這些國際資源不僅是匹克國際化、專業化形象的代表,同時也成為匹克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許志華表示,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我們正在實施從傳統的產品出口到品牌輸出的跨越,相信不久的將來,匹克將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專業運動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