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潮流 成為本土戶外品牌打開市場的一大突破口
以時尚潮流的外表為賣點已經成為本土戶外品牌打開市場的一大突破口,越來越多的戶外品牌正向“潮牌”靠攏,這種賺年輕消費群眼球的做法是否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戶外產業規模以40%增速擴張
ISPO BEIJING 2013組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戶外運動產業規模到2011年已接近110億元人民幣,并每年在以超過40%的增幅擴張,有700多個品牌活躍在中國戶外用品市場。這說明戶外運動產業已成為上升速度最快的零售細分行業之一。
高利潤當前,誰不想分一杯羹?國內傳統運動品牌也不甘寂寞。從去年開設首家李寧(專賣店)探索,再到今年現身ISPO,李寧進軍戶外市場之路越發鮮明。阿迪達斯(專賣店)在ISPO展上以200平方米的展區亮相,帶來多條戶外產品線。當傳統運動品牌涌入戶外運動展廳,他們發現,除了國際專業戶外品牌,又將有一批身著“洋外衣”的黑馬加入到這場競爭。
本土戶外品牌借洋設計打時尚牌
在中國,戶外用品的目標群體是26-35歲的男性,屬于“80后”的他們喜歡新奇與變化,這也是戶外潮牌應運而生的原因。
HASKI這個在中國本土注冊,由韓國設計團隊領銜的新晉戶外品牌剛剛在1月開設了其在北京的首家店鋪。該品牌相關負責人稱,HASKI和戶外品牌JackWolfskin同屬上海聯亞集團。品牌為時尚女士特別設計的修身版型沖鋒衣被安排在展臺的顯著位置,時尚與功能兼具是品牌的最大宣傳點。
同樣突出設計感的還有際華戶外,其主推的新系列是與意大利時尚團隊合作開發的。該團隊主營產品的設計與生產。市場部負責人稱,“與意大利設計團隊展開合作使品牌定位更偏商務休閑,未來要向戶外服飾的奢侈品方向發展”。
定位模糊需警惕成戶外“快時尚”
在本屆ISPO展上,這類披著“洋設計”的本土戶外品牌不少,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對傳統戶外寬松廓形的突破。
一位從事國際戶外品牌代理的人士表示,借助國外設計,把時尚、專業融合在一起是個模糊的定位,這類品牌更多針對的是年輕顧客,但這批消費者審美品位變化之快是擺在這類品牌面前的課題。
正見品牌研究中心總監林一凡認為,利用國外設計資源,在專業性的基礎上強調個性化對國內戶外品牌是個機會。不過,在凸顯設計的同時,也需強調專業性和功能性才是戶外用品的核心。如果外觀重于功能,就只能吸引小部分入門級的非專業消費者。品牌定位會接近于“快時尚”,在靠專業性說話的戶外用品市場是很難保持長久生命力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