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女鞋三季度業績逆勢大漲 弱化產地屬性受青睞
PRADA(普拉達)的新財報好似冬日里的一把火,其在中國市場的好業績無疑是這把火里最活躍的火苗。不過,也有專家提醒,其大眾化策略長遠來看還有待商榷。
大中華區銷售增四成
PRADA繼在今年9月發布中期業績報告,以半年收入增六成的漂亮成績羨煞眾奢侈品大牌之后,又在年末之際發布新財報。
這一次,PRADA的成績單同樣令人驚艷。截止到10月31日,PRADA集團前9個月的收益凈額為23.4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17.3億歐元增長35.2%。
PRADA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凈額達到8.1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5.8億歐元上漲40.5%,高于平均水平。而在大中華區,今年2-10月實現銷售5.2億歐元,同比增長43.6%,同店銷售同比增長18%。
有業內人士分析,PRADA在中國市場的好成績得益于其品牌全球戰略東移路線以及弱化產地屬性等策略。
弱化產地屬性受青睞
私享奢侈品網CEO樂耀輝對近來PRADA在中國的發展策略持肯定態度。
今年6月,PRADA在中國香港上市。樂耀輝指出,這意味著隨著PRADA的全球市場戰略向東方華人市場轉移,品牌在資源配置上會對中國市場有所傾斜。
同時,PRADA的品牌形象在中國一直受到強有力的維系。現在的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產地屬性十分敏感,PRADA從未否認過有產品在中國本土生產,但其產品吊牌上“Made by PRADA”的字樣有效地弱化了消費者對于產地的訴求,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品牌訴求上,強調產品的品牌價值。
此外,近20年來PRADA的設計團隊一直十分穩定,這有利于品牌歷史與特色的傳承以及忠實客戶的長期培養,也使得其產品設計的新鮮度與設計感表現搶眼。
大眾路線能走多遠
不過,有觀點認為,雖然大眾化路線會幫助品牌有效地拓展二三線城市市場,但如果PRADA在中國依賴該路線卻并非萬全之策。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PRADA的上市行為決定了品牌勢必走大眾化路線。而在中國,當消費者開始厭倦顯眼的LOGO與高頻率出現的“街包”,轉而追求獨一無二、發揚自我的定制化時,這種走量的策略無疑會對品牌價值造成損害。
雖然PRADA在去年4月推出了“定制購買”的在線服務,但周婷認為,入門級的奢侈品品牌推出定制雖然可以增加品牌的美譽度,但定制的概念并非單指產品本身,而是強調一個全方位高端服務平臺的構建,否則就是“偽定制”。
周婷指出,PRADA的全球策略方向明確,但在中國市場還需要多下功夫。
PRADA在中國市場的客戶服務還不到位,雖然近一段時間加速擴張門店數量,但從渠道上來看依舊很有限。 此外,在產品質量上還需加強,在海外發展的高端服務也應該移植到中國市場來,使中國的消費者能從更多途徑全面地了解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