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1中國皮革行業十大熱點
1、發改委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皮革產業健康發展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善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年3月27日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6月1日起施行。與舊版相比,新版目錄在其鼓勵類中新列入了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潔生產、皮革后整飾新技術開發及關鍵設備制造、皮革廢棄物綜合利用;皮革鉻鞣廢液的循環利用,三價鉻污泥綜合利用;無灰膨脹(助)劑、無氨脫灰(助)劑、無鹽浸酸(助)劑、高吸收鉻鞣(助)劑、天然植物鞣劑、水性涂飾(助)劑等高檔皮革用功能性化工產品開發、生產與應用。限制類中,將舊版年加工生皮能力10萬張牛皮以下生產線,提高到年加工能力20萬標張牛皮以下的生產線,新增年加工藍濕皮能力10萬標張牛皮以下的生產線。淘汰類中,將舊版年加工生皮3萬張牛皮,提高到年加工生皮能力5萬張牛皮、新增年加工藍濕皮能力3萬標張牛皮以下的制革生產線。
2、環保部首次發布符合環保規定的制革企業名單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推動制革行業環保水平提升,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環保部組織開展制革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環保部2011年5月19日發布“第一批符合環保規定的制革企業名單公告”,2011年8月29日發布“第二批符合環保規定的制革企業名單公告”。環保部委托中國皮革協會組織專家對提交申請的制革企業開展現場核查工作,各企業所在地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環境保護部環保督查中心負責現場復查工作。對于未列入公告的制革企業,各級環保部門暫緩審批其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得提供各類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環保核查申請、不得為其出具任何方面(包括生皮加工貿易)的環保合格、達標或守法證明文件。
3、《皮革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導意見》正式發布
2011年9月5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皮革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七屆一次理事擴大會議上,《皮革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引起行業熱烈反響。這是全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和求實創新的成果,是“十二五”時期引領皮革行業發展的統一綱領和行動指南。《意見》系統總結了“十一五”時期皮革行業取得的主要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五年皮革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建議,旨在通過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提升皮革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和戰略調整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為我國從皮革大國跨入皮革強國行列夯實基礎。
4、世貿就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作出裁決
歐盟委員會2011年3月16日宣布將從2011年3月31日起,正式停止對越南和中國生產的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但仍對上述產品進口沿用為期1年的監察機制,我國鞋類出口形勢依然嚴峻。世貿組織10月28日發布中國訴歐盟皮鞋反傾銷措施世貿組織爭端案專家組報告,裁定歐盟《反傾銷基本條例》第9(5)條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歐盟反傾銷主管機關在對華皮鞋反傾銷原審調查中適用該條款是錯誤的。同時,歐盟反傾銷主管機關在原審和復審調查中還違反了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有關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page_break}
5、中國皮革協會換屆選舉產生第七屆理事會
2011年9月5日,中國皮革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七屆一次理事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會上,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業協會換屆選舉暫行辦法》(國資發研究[2010]154號)和《中國皮革協會章程》及《第六屆理事會換屆選舉工作方案》的有關規定,現場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由64名正副理事長單位、277名常務理事單位、442名理事單位組成,并特聘11名名譽會長、名譽副會長、顧問和7名邀副理事長單位。蘇超英同志任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李玉中同志任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實現新跨越。第七屆理事會正副理事長在就職儀式上鄭重宣誓:定當遵守協會章程,維護會員權益;服務行業,履行職責;開拓創新,不負使命;凝聚企業力量,推動行業發展;不斷開創中國皮革協會和皮革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6、中國專家首次擔任鞋類國際標準化組織召集人
2011年3月2日至3日,ISO/TC 216/WG1的成立會議暨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來自7個P成員的15個注冊專家組成的WG1正式運行,這是ISO/TC 216設立的第一個工作組,中國首次作為召集人進入了其管理層。ISO/TC 216為鞋類國際技術委員會組織,主要負責鞋類部件試驗方法、性能要求及整鞋的試驗方法、術語的標準化工作,此前沒有分技術委員會和工作組,一直為CEN/TC 309所主導,有名無實。經中方爭取,ISO/TC 216同意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張偉娟任工作組召集人。2011年10月25日ISO/TC 216/WG1“鞋類和微生物”第2次會議形成決議:《抗菌》標準加入DIS階段,同意繼續開展中國所提項目:ISO/NP 16718和ISO/NP 16719的研究和制定。
7、中國首個皮化產業基地落戶德陽
2011年9月5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聯合授予四川德陽“中國皮革化工生產基地•德陽”特色區域稱號,規劃建設中國首個皮革化工產業基地。至此,我國皮革產業基地建設已涵蓋制革、制鞋、皮衣、箱包、毛皮、皮化等多個子行業,產業鏈條更加完善。四川是中國皮化產業的重心之一,四川皮化產業的優勢在德陽。據統計,德陽皮化產業的產量和銷售量分別占四川省的70%和60%。同時,德陽市人民政府將建設“中國皮革化工生產基地•德陽”納入了德陽市“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戰略中,旨在進一步提升德陽皮化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8、皮革行業科研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1年1月14日舉行的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馬建中教授率領科研團體完成的創新性研究成果“環保增強增韌型皮革鞣制整飾化學品的關鍵制備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成果將新型聚合等方法應用于皮革鞣制整飾化學品的制備,有效降低了皮革制備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同時還可顯著提高皮革的強度及韌性,項目技術成果已在國內多家企業得到轉化,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9、中國皮革協會向會員發布國外不誠信貿易商黑名單
近兩年國際原料皮市場波動頻繁,部分不正規、不誠信的原皮貿易商利用較低的報價誘使國內企業與其訂立合同,然后在交貨時以次充好。而在買家對其進行索賠時,這些貿易商往往拖延或拒絕對問題原皮提供合理的賠償,使國內企業蒙受了大量經濟損失。為了維護貿易公平,保護國內會員的利益,針對上述類型的貿易商及其行為,中國皮革協會于2011年8月開始在會員內部進行黑名單通告,以警示國內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10、中國鞋類出口增速創近年來新低
2011年1-11月,我國鞋類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4%,相比去年同期21.5%的增速下滑19.1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新低。雖然今年鞋類出口有3月底歐盟停止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等利好因素,但2011年1-11月我國皮面皮鞋出口數量同比下降9%,出現負增長。受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歐債危機蔓延等因素的拖累,我國鞋類出口增長乏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刻不容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