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體育品牌存貨面臨回購壓力
2011年對于體育用品股來說,是充滿曲折和挑戰的一年。記者觀察發現,今年以來,特步、361°等公司的股價幾乎慘遭腰斬。數據顯示,年初截至12月23日,李寧的股價跌幅達61.5%,中國動向跌幅60%,匹克體育跌幅58.8%,特步國際跌幅57%,361°和安踏表現稍好,跌幅分別為44%和25%。
自年初到2011年12月20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22.9%,恒生國企指數下跌24.5%,MSCI中國指數下跌22.9%。換言之,多數體育用品股未能跑贏大盤。
渠道規模擴張過快
據了解,上半年,李寧中期盈利為2.94億元,同比減少49%;中國動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跌71%;同期,安踏體育盈利同比增長22%;此外,361°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0%。從數據來看,盡管業績參差不齊,股價卻普遍遭遇拋售,可見業績表現并非影響股價的唯一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渠道擴張過快、存貨問題凸顯以及與國際品牌競爭加劇,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因素。
招商證券報告顯示,目前在A股和香港市場上市的男裝公司2010年共有店鋪約8680間。而同期體育用品市場規模只相當于男裝的1/2,但店鋪數量卻約為57890間,是男裝公司的5.7倍。
2010年是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渠道“擴張期”,排在前三、四位的企業,幾乎同時突破了7000關口。快速擴張的渠道在迅速增加企業銷售額的同時,也使得整個行業不得不面臨來自渠道內部的沖突。
李寧先一步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并在2010年開始削減一些經營業績不佳的經銷商,同時增加直營的比例。安踏、特步、匹克等也相繼放緩了開新店的步伐,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匹克門店凈增數量將大幅降低,明年擬開設700家,但會同時關閉一部分門店,數量在500家左右。
存貨面臨回購壓力
實際上,快速擴張的渠道也為李寧、中國動向、特步等企業帶來了高庫存的夢魘。公開資料顯示,李寧上半年存貨金額為9.92億元,新增近2億元;特步上半年存貨金額高達8.87億元,增幅為92%,上半年平均存貨周轉日數從46天升至81天。
為清理存貨,李寧積極拓展打折清貨渠道,宣布今年將斥資約3億元向分銷商購回“未銷售的產品”,預料集團在未來兩年里,需要再額外購回約14.48億元的存貨。
事實上,體育用品企業中,賬面存貨僅僅是其實際存貨的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已批發給經銷商卻沒有賣出。對于依然在不斷開發新品的體育用品企業來說,如果原有的存貨未能得到有效清理,每年新增的兩三千個新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將會繼續成為企業的庫存,企業必然面臨回購并減值的壓力,導致凈利潤大幅下降。
細分領域尋求突圍
盡管體育用品股遭遇“寒流”,就行業前景來說,未來運動服飾行業仍有望繼續高成長。“細分領域將成為企業突圍的方向。”業內人士觀察發現,戶外運動服飾產業出現了年復合增長47%的高成長態勢,日前探路者公布的2012年秋冬季訂貨總額較2011年大增60%。
而國際體育品牌阿迪達斯和耐克早在幾年前就進入了戶外領域,現在已開出了獨立的戶外專賣店,國內品牌李寧、安踏、特步等也開始嘗試推出戶外系列,不久前,主營鞋材業務的泰亞股份也宣布將切入到戶外運動服飾領域。在新領域的拓展,有可能為體育用品企業帶來高成長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