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鞋企品牌為何沾上“伏擊營銷”?
“伏擊營銷”這種表述方法由美國運通公司大師Jerry Welsh創造,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他最初的理念是,在昂貴而又常常理念一般的贊助環境中,進行良性競爭。
現如今,伏擊營銷常常出現在協會、社團之中——這些協會、社團常常有重要的體育賽事要舉辦,盡管其他可能的賽事種類可以被用于體育場館之中。贊助活動是件大事,一個企業可能會花重金去做這些賽事的獨家官方贊助商。這種獨一性很快就會給其他企業帶來麻煩,他們就不得不用一切手段和這個比賽“沾上邊”,可他們卻不付任何贊助費,而且還不違犯法律。
對于前幾年奧運會的全球合作伙伴來說,這12家企業為了得到這種“獨一性”的“特權”總共花費了8.66億美元。還就是這12家企業,他們還為支持營銷活動而不惜砸下12億美元的重金??墒牵瑠W運會后的一項調查卻顯示,盡管耗費重金,這些品牌作為官方贊助商而從消費者那里得到的認同度卻低于40% 。這類活動的成功意味著,伏擊營銷本身就是一個增長迅猛的產業。
這一切被認為是體育營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伏擊營銷。阿迪達斯盡管為了成為前幾年北京奧運會官方運動服不惜花費2億美金的巨資,但最后還是被中國的李寧狠狠地給伏擊到了。“阿迪達斯的慘劇”就在李寧在開幕式最后點燃奧運圣火時發生了——李寧曾經是中國的最偉大的體操運動員、民族英雄,也是中國第一個在奧運會上取得獎牌的選手,并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共取得3金2銀1銅的成績,他后來創立了李寧公司。
媒體上的曝光相當于給了他的公司一個免費的、10分鐘廣告——不僅在中國,全球各地都能看得到。李寧體育十分精明的意識到,他的那段“獨角戲”將會使中國的消費者自動相信,他穿的是他自己品牌的衣服——不過事實上,他還是合乎“規矩”地穿著阿迪達斯的官方服飾。為了進一步迷惑消費者,李寧公司的標志和除了和耐克那個著名的“鉤”極其相近以外,連口號都非常相近:阿迪達斯是Impossible is Nothing,而李寧的卻是Anything is possible。這一切效果顯著,在活動結束后,李寧的股票價格在香港上漲了3.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