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鞋遭遇海外暴力反傾銷的內幕
縱觀國內外局勢,自中國加入WTO之后,由于更廣泛地參與全球范圍內的產業分工,“中國制造”越來越多地輸向世界各國。然而,“蜜月”似乎是短暫的,出口增加和貿易順差,就像是一把雙刃劍,開始讓一部分人感到絲絲的苦澀。
在WTO法律框架內,國外制造商屢屢對“中國制造”揮舞反傾銷和特殊保障措施兩根大棒。作為勞動密集型制鞋業也似乎在慢慢學會如何去應訴,如何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些貿易摩擦。然而,在貿易摩擦之外卻又傳來讓國人更為痛心的不和諧的聲音。被當作失業的泄憤對象,中國鞋在海外連遭暴力。
面對“中國制造”,國外制造商的神經似乎越來越“敏感”。今年以來,WTO最終敲定從明年開始全面取消紡織品配額后,來自美國、土耳其、墨西哥等國企業要聯合抵制中國產品進口的消息……
毫無疑問,“中國制造”已經開始成為國外制造商的眾矢之的,從紡織品到鞋,所殃及的產業數不勝數。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為“中國制造”帶來了無人能及的價格優勢,也令“中國制造”陷入了反傾銷的泥潭。單打獨斗的企業將中國貨帶到了全世界,但他們的利益如何保障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中國向全世界出口商品,這是全球化趨勢下產業分工的必然結果。那么,“中國制造”到底錯在哪里?這可能是全世界尤其是利用貿易順差實現經濟騰飛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