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綠色壁壘”影響 廣東制鞋業加入環保大軍
鞋企業、貿易商、采購商,同時也匯聚了世界許多制鞋專業人才。其中,來自傳統制鞋強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的制鞋專業人才數以千計,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制鞋專業人才更為廣東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本土的諸如溫州、福建、上海等地人才亦匯聚廣東謀求發展。
同時形成了以東莞、深圳、廣州、中山、南海、順德、鶴山等珠江三角洲的企業為龍頭,逐步伸展至粵東、粵西兩翼,如惠東、潮州、揭陽、吳川、茂名等。龐大的鞋業帶在制鞋業生產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鞋材制革業、制鞋機械、五金配件、化工原料等相關行業的配套發展,廣東各地鞋材、鞋機生產企業達3000多家。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制鞋業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200萬人以上。
“綠色壁壘”使環保成為大勢所趨
目前重視環保已是大勢所趨,如果不在環保標準上下功夫,單靠開拓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中小鞋企日子還是不好過。歐美國家把環境因素作為貿易保護的武器,一再提升環保標準,給制鞋企業帶來技術上的障礙,加上勞動力短缺、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等原本的優勢正在削弱。
加強環保意識
中國鞋業目前以年產超百億雙鞋的產量成為世界制鞋大國,但中國鞋業的環保形勢目前依然非常嚴峻,原材料中偶氮、甲醛及六價鉻的含量遠遠超出標準,生產過程中大面積使用含“三苯”的膠粘劑,出口歐美市場受到限制。去年,不少中小鞋材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才使出口保持小幅增長。但不少企業認為,由于一些制鞋企業采用傳統油性膠,而這些膠黏劑含有高達80%以上的溶劑量,每年就會有大量的有機溶劑被排放到大氣層,在如今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鞋產品出口將面臨更多的“環保”壓力。但是,有一些品牌就強制使用環保膠黏劑,如李寧、安踏、360°、喬丹、匹克等品牌。國內制鞋企業從設備、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到膠水使用等生產環節,多方面進行改良,應對“綠色”的考驗。
“綠色消費”意識國際化
在當今世界的人文關懷進程中,企業乃至行業的綠色品牌形象,對于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的綠色消費運動中,國外有一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84%的荷蘭人、89%的美國人和90%的德國人在購買物品時都會考慮到產品的環保標準。
因此,隨著人們對環境與健康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國際級鞋類品牌鞋類企業在采購時,為了自身品牌形象和利益,對代工生產企業的供應鏈,加工場所及工人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顯嚴格。因為制鞋生產企業,在制鞋清潔、粘合、整飾過程中盡量使用環保產品,以減少VOD排放,同時使用自動化裝置,節省人工操作步驟;制鞋化工企業,結合制鞋產業的制程與材料的發展,制造出更安全環保、性能更高的鞋用膠水系列;制鞋產業的升級、調整、制鞋機械、設備制造商更加任重道遠。
何貴玲會長表示,雖然目前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工人工資增加,許多中小型鞋企被迫苦澀轉型。但制鞋業的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企業應該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鞋企在出口時才能保證有利的地位。
她強調,廣東鞋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打出自己的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整體形象,在下一個十年再創佳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