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取勝
據了解,中國的童鞋市場每年至少擁有380億元的市場規模,數字相當可觀,并且2010-2011年中國新生兒率進入高峰期,80后家庭也漸漸登上“爸媽”寶座,這樣有發展趨勢也逐步讓童鞋企業感受壓力,目前,國內外童鞋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做好童鞋品牌成為每一個鞋企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據業務專家介紹,近幾年,很多鞋企紛紛涉足童鞋領域,就拿大家熟知的百麗來說,在童鞋領域即將萌發的時候就開始進軍童鞋領域,這讓眾多運動品牌“嘴饞”不已,因此主打時尚運動的特步也在其后期規劃中披露進軍該領域的信息,而在此之前,同城的安踏、三六一度早早就做好了少兒系列產品的開媽與終端布局。除此之外,近年來,安踏、七匹狼等泉州品牌開始將觸角伸至童鞋、兒童服飾和配件領域,參與兒童用品市場的競爭,少兒市場成為這些成人品牌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專家認為,隨著新生力量的介入,國內兒童鞋服市場的重新洗牌很快就會開始,國內兒童鞋服品牌“群龍無首”的局面很快就會被打破。
新一輪童鞋領域“爭奪戰”逐步拉開序幕,眾所周知,企業的競爭不單單是表現在價格或是生產制造能力上,更多的則是體現在品牌的全面競爭,面對企業的品牌競爭,國內童鞋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消費者定位清晰
任何一個企業都應該正確定位消費者,這是毋庸置疑的。童鞋市場的消費者一般由兩種人組成,其一是童鞋的使用者,即兒童本人,另外就是購買鞋子的決策者,即為兒童的父母。因此做好童鞋的這種特殊性就為品牌提升帶來了難題,是鎖定使用者兒童還是兒童的父母?畢竟這二者的判斷決策力可是有天壤之別的。
據悉,年齡越小的兒童,其自我意識越弱,年齡越大的兒童,自我意識越強。從這點分析,嬰兒期、幼兒期的消費者指向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兒童。而小童到少年的范圍內,兒童的意識越來越強,自我選擇的意識也越強,這就導致兒童的年齡越大,其市場消費者的指向越向兒童本身靠攏。
做好童鞋品牌這種趨勢和變化將決定廠商產品的基調,營銷強調的是效率,即企業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而撬動這個市場杠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恰當的支點,對童鞋而言,該支點即為品牌的精準定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page_break}
明確品牌定位
做好童鞋品牌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品牌路線,產品是按照年齡的增長,使用者的心理意識越來越強,則其選擇產品的意志也就越強,相對而言,作為決策者的父母正在由決策者和執行者向參謀建議者轉化。所以,做好童鞋品牌定位也是截然不同,對于嬰幼兒產品應該定位在父母,而對于小童以上的產品則應回歸定位到兒童本身之上。
在童鞋市場一般有兩大類產品,一類是泛濫的山寨產品低價貨,這些產品無品牌意識,大量充斥市場;另外一類是高端貨,走品牌路線,像安踏、李寧等這樣的國際品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兒童這個群體在自身成長過程中,其心理和生理都處于高速變化時期,這就導致產品的周期比成人市場的產品周期大大縮短,甚至父母們在決策購買的時候,會因為孩子的身體每年都在成長變化而產生臨時性湊合的想法。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作為首選,這時候,企業品牌就發揮了作用,因此,明確品牌定位至關重要。
細分童鞋群體市場
做好童鞋品牌細分群體市場也是企業制勝的重要工作。童鞋市場依然不變,唯獨就是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與水平,所以不同的是市場需要針對性的細分,只有群體界定清楚,才能有利于企業。
細分童鞋群體市場主要目的是針對兒童在0-16歲發育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其所面臨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成長特征都是存在差異的,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心理意識是逐漸由無意識到有意識以至于到叛逆的發展過程。該過程的有效把握,將決定童鞋、童裝在不同的階段其款式和用料的差異。因此,做好童鞋品牌一定要將市場劃分清楚。
最后慧聰鞋網筆者建議,童鞋企業如果想真正立足于市場獲得品牌價值增長,擁有特色產品、明確品牌定位及消費者定位是必然的,否則,在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市場,實行這樣整合生產的童鞋品牌必然會壓力重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