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銀十條”如何將皮革等企業帶出沼澤
6月14日訊 中小企業在就業、稅收等方面對國民經濟的總體貢獻極大,但銀十條”為小企業融資解困。《通知》會使銀行明顯加大對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嗎?那些在掙扎中的小企業是如沐春風,還是乍暖還寒?
據悉,當前小企業生存壓力有所加大,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還沒到需要改變宏觀經濟政策基調的地步。此外,一些企業倒閉是正常現象,大量企業破產的消息則不無夸張之嫌。
浙江銀監局和溫州銀監分局近日開展的專題調查結果認為,溫州企業融資難度有所上升,但總體仍在宏觀調控預期范圍之內。溫州市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一些企業出現“關停并轉”,但直接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的較少,更多的是企業經營不善、企業主行為不端所致,而且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有部分企業被淘汰是正常的,如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皮革等高污染企業根據規定就必須關閉,且一些行業由于產能過剩也必須予以淘汰。
“民營企業的融資難是老問題,并非自貨幣政策緊縮之后才出現。一些競爭力差的企業被淘汰,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才能提高。”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深圳銀監局的首期中小企業運營暨金融服務指數指出,企業融資難,除了與銀行有關,也因為非銀行渠道融資不暢:企業從其他外部渠道融資僅占銀行對企業授信余額的1%。
“在貨幣政策上,減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頻率,避免一刀切式的流動性緊縮對于中小企業、"三農"等經濟薄弱環節的誤傷。在財政政策上,通過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低它們的經營成本。此外,進一步推動金融體系的自由化步伐,緩解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某大型商業銀行人士對下半年的政策如是建議。
銀監會年初稱,下一階段將從幾方面入手,繼續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一是繼續加大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二是深化“六項機制”,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體系;三是研究制定對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政策;四是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小企業金融業務模式,包括支持大中型商業銀行推廣“信貸工廠”模式,實現小企業金融業務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批量化,也包括支持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序實踐“地緣信貸”模式,發揮地緣人緣優勢,擴大社區客戶信貸范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