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品牌從“找訂單”向“選訂單”轉變
5月30日訊市場回暖明顯。
原本投向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中國周邊國家的不少歐洲皮鞋訂單,近期紛紛向國內制鞋企業轉移。就目前采購商和訂單的回流情況看,以意大利、德國的品牌采購商和經銷商居多。一些知名品牌鞋企4月份出口歐洲的皮鞋量同比增幅超過60%,有些長期合作的意大利品牌訂單量甚至超過了70%,平均單價漲到了每雙20美元左右,最高的達到每雙50美元。
以溫州為例,4月份其皮面鞋出口歐盟146.4萬雙、1639萬美元,同比數量和貨值分別增長了5%和24.1%,平均單價同比提高了17.89%;東莞今年第一季度鞋類產品出口到歐盟4038萬雙、貨值7025.6萬美元,月平均出貨量和貨值也相當高。“這些地方一個月的輸歐鞋類產品貨值就與石獅口岸一季度輸往歐盟鞋類產品的貨值相當。”據石獅鞋業協會負責人了解,根據歐盟等國家市場回暖情況,東莞、溫州等皮鞋出口企業正在制定下半年皮鞋輸歐計劃。
為什么東莞、溫州等地輸歐皮鞋數量和貨值能在短期內快速提升?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分析,主要在于當地知名制鞋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主動提高產品單價,與原有客戶建立了更為穩定的合作關系,并通過這些品牌采購商獲得更多新客戶。“比如奧康公司,之前主要與意大利的GEOX公司合作,歐盟反傾銷稅取消后,來自意大利、德國的Sixty、Camens等品牌也紛紛上門。”
提升議價能力
“在和一些泉州企業接觸中了解到,以前歐盟市場占他們市場總量的20%—30%,反傾銷稅實施以后,只占到總量的5%甚至更少。”石獅鞋業協會負責人認為,企業下一步想平穩踏入歐盟市場,應該理性地從“找訂單”向“選訂單”轉變。
“對我們來說,企業獲得的最大益處就是提升了與國外品牌商的議價能力。”石獅一皮鞋企業負責人林經理說,得知反傾銷稅將會取消之后,其企業在與品牌商的談判中,最終將價格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15%。“當然,這樣較大幅度的漲價,也是綜合了目前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因此大多數國外品牌商都能接受。近半年來,企業訂單一直處于飽和狀態。歐盟反傾銷稅的取消應該還會加劇這一趨勢的發展。”
不再一味迎合客戶
會不會因為提價而喪失即將建立起來的歐盟市場通道?富貴鳥公司生產部門負責人認為,企業不要過多擔心這方面的因素。現在國內代加工廠地位有很大提升,歐盟品牌商不再像以往那么強勢,尤其今年3月份以后,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此前,國內一些中小型外貿加工企業逐漸被淘汰出局,以至于國外品牌商尋找合適的代工廠比國內工廠發現歐盟新客戶要難得多。
此外,選擇訂單可從產品價位、風格和生產實力三方面考量,在企業能力可接受范圍內,不要為了增加訂單而在短時間內對企業原有原料采購、生產流程進行大幅度調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