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稅終結 鞋企五道“緊箍咒”仍需防范
4月6日訊 “最近剛剛接了兩個意大利的單子,這些單子以前都下在印尼,這次轉到國內來了。雖然量不大,但是個好兆頭。”昨天(4月3日),奧康集團外貿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4月1日起,歐盟正式取消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高額訂單。
歐洲老客戶的訂單回來了
“最近外商來得特別多,我們外貿部員工都忙得連軸轉。”撥通康奈集團相關負責人的電話時,話筒那頭傳出各種忙碌的聲音,雖然暫時還沒法具體統計訂單的增量,但這種變化,讓他很高興。
“扳掉反傾銷稅,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歐盟采購商的成本壓力,提升中國鞋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這是一個雙贏的舉措。”同樣是皮鞋出口大戶的巨一集團,近日也隱隱感覺到訂單回流的跡象。該集團90%的出口集中在歐盟和北美,由于中國的制鞋成本比東南亞高,加上要支付16.5%的反傾銷稅,因此原有的客戶有些因為集團給予了適當補貼繼續維持,有些客戶則因不能接受采購成本大幅增加,這幾年來將部分訂單轉移到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現在,歐盟采購商有了這部分騰出來的利潤空間,還是愿意重新向中國鞋企下單的。”
自歐盟2006年征收反傾銷稅以來,奧康出口歐盟的增長速度受到很大影響,2006年以前平均每年都是成倍增長,而征稅后幾乎很難開發新客戶。但從去年底開始,歐洲客戶預期到反傾銷稅將取消,逐漸變得活躍起來。奧康在歐盟的最大客戶GEOX公司近段訂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六七成,而一些在前兩年幾乎沒下單的歐盟客戶,最近也開始陸續向奧康下單。
“從去年開始,輸歐皮鞋訂單開始呈現回暖復蘇跡象,比2009年有了相當幅度的增長。”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表示。
技術創新,讓中國鞋子更值錢
隨著國內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不斷增加,出口鞋的價格一直也在不斷上漲中,中國鞋企已經很難以低價競爭,不過,這兩年中國鞋在品質、設計等方面不斷上升。
奧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奧康現已不是靠價格取勝,通過多年技術創新和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出口皮鞋平均單價在20美元左右,這是溫州皮鞋出口均價的5倍。
開辟多樣替代材料,也是保護市場的另一種方法。歐盟此次反傾銷主要針對中國的真皮面鞋。為規避了反傾銷的風險,包括奧康、金帝、巨一等企業在內,有超過九成的溫州鞋企已經開始采用PU合成革等非真皮原材料制鞋,盡可能地降低反傾銷帶來的損失。“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也有利于推動PU材料的技術進步。”溫州華得利鞋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據透露,由高檔PU合成革制成的男裝鞋在歐洲市場較受歡迎,PU女鞋在歐洲市場也銷售居多。
鞋企還要面對五道“緊箍咒”
歷時五年的歐盟反傾銷政策對中國鞋企來說是當頭一棒。{page_break}
盡管中國鞋企在這次“鞋戰”馬拉松中取得了勝利,但并不意味著中國鞋企今后可以高枕無憂。
“反傾銷稅取消是暫時的,封鎖是長期的,不要過于樂觀,尤其是當前還處在貿易保護大環境下。”溫州一家大型鞋企負責人表示。
歐盟委員會在宣布取消反傾銷稅的同時,也已開始尋求新的管制辦法,出臺了五項針對中國鞋產品的措施。具體包括:每周一次的重點監測以確保沒有不公平行為,促使進口鞋產品使用強制標簽以明確原產地標識,嚴格監控我國鞋企有沒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求我國政府開放高端鞋零售市場,以及關注我國鞋企享受各類政府補貼的情況。
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建議,鞋企在對歐出口訂單增多時要謹慎行事,防止從4月起對歐出口“井噴”,要注意市場的多元化,同時也要不斷提高產品檔次和增加附加值,避免低價競爭。據介紹,溫州真皮面鞋平均出口售價僅12~13美元,附加值并不高。另外,歐盟各方面的技術壁壘、貿易壁壘還在繼續,尤其是針對所有原料的REACH法規非常嚴格,相關企業不要麻痹大意。
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的觀點也類似。他建議,中國鞋企應該加強自我反省,不少鞋企缺乏對國際貿易活動的認識,以至于在反傾銷中處處被動。最終在國際市場上要靠產品品質取勝,而不是靠低價走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