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稅真的是鞋企的最后一道坎嗎?
3月23日訊 經歷了六年的艱難抗辯,中國反傾銷稅。
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當天表示,傾銷稅取消無疑對出口企業是一種“減負”。意味著歐盟對華長達16年的反傾銷措施暫時告一段落,而中國鞋企也將徹底擺脫16.5%的高額反傾銷稅。然而,在這一大好消息的背后,透過“反傾銷”的實質,卻引發了筆者的兩點冷思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對于擁有著成本優勢的中國鞋企來說,拓寬國際市場的機會很大,這樣自然會遭受到別國的排擠。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日漸強盛,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讓中國鞋企陷入了進退維亟的困境,一方面迫切地想擴大新的發展領域,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著貿易保護帶來的壓力,這著實令中國鞋企左右為難。而歐盟發起的對中國鞋的反傾銷調查,主要是認為中國鞋對歐洲制鞋業造成沖擊,減少了就業機會。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反傾銷不僅阻礙了中國鞋企的發展,也傷及歐盟自身的經濟利益,而且不利于雙方發展戰略伙伴關系的大局,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
歐盟對反傾銷的冷思考
實際上,歐洲鞋行業的蕭條與中國鞋進入歐洲市場并沒有直接關系。歐盟在轟轟烈烈進行反傾銷舉措后,留下的是傷害了自身利益的疤痕。據歐委會的統計,2005年全球鞋類制品配額取消前,歐洲的制鞋業就已經出現明顯衰退。從1999年至2001年,歐盟的制鞋產量每況愈下。在出口下降的同時,進口卻在持續增長,致使歐盟生產商在本土的市場占有率從1999年的58%跌至2002年的48%,歐洲制鞋業因虧損而不斷裁員。在這種的情況下,正是中國鞋企給歐洲零售業帶來了生機。
據統計2003年歐盟共有制鞋企業約12600家,雇用工人約31700人,僅占歐盟制造業雇傭總人數的0.91%。而歐盟區內的鞋類制品零售網點卻有80000家之多,創造工作崗位超過30000個,而且隨著鞋類制品市場的繁榮,相關服務業的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這樣看來,歐盟之前所提出的反傾銷依據真的是杞人憂天、無稽之談。在征收中國鞋反傾銷稅的同時,中國鞋的進口成本就要提高,這也就意味著歐盟進口商、零售商也要增加買入價格,對于失去了價格優勢的中國鞋來說,擴寬市場的目標變得異常艱難,而對那些喜歡中國鞋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要花費更多的購買成本才能獲得心滿意足的產品。不僅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歐盟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將生產環節外包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歐盟的反傾銷措施也使這些跨國企業的利益受損。
另外,“遏制”自中國進口的皮鞋數量被其他國家的皮鞋所替代。有中國鞋企表示,反傾銷措施造成許多歐洲客戶轉向了巴基斯坦、印尼、印度和中國澳門等國家(地區)。還有媒體報道,奧地利業內人士通過分析歐盟實施該措施來的市場反應發現,價格低廉的鞋類進口并未因此減少。
業界有關人士認為,這是由于制鞋業是典型的“跳躍式”產業,主要依賴于勞動力和相關的低成本達到競爭的效益,因此歐盟為避免歐洲本土制鞋業受到沖擊而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并沒有實際意義。{page_break}
中國鞋企對反傾銷的反省
這次歷時六年的反傾銷對中國鞋企來說是當頭一棒。在譴責歐盟不理智的貿易保護行為的同時,中國鞋企更應該自我反省。在中國,確實有少數出口鞋企自身在用工制度、出口環節等方面確實存在有違公平競爭原則的問題,需要加以糾正和改進。不少鞋企也缺乏對國際貿易活動的認識,以至于在反傾銷中處于被動。
另據消息,盡管中國鞋企在這次“鞋戰”馬拉松中取得了勝利,但歐盟已開始尋求新的管制辦法,出臺了五項針對中國鞋產品的措施。具體包括:每周一次的重點監測以確保沒有不公平行為,促使進口鞋產品使用強制標簽以明確原產地標識,嚴格監控我國鞋企有沒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求我國政府開放高端鞋零售市場,以及關注我國鞋企享受各類政府補貼的情況。
經過此次慘痛的教訓,中國鞋企應該痛定思痛,在今后的發展中注意充分了解和掌握現代貿易規則,關注國際市場經濟的進程,并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進步,擺脫以價格優勢為主要占領市場的手段,打造具有強大優勢的品牌。在面對反傾銷的時候,所有的鞋企要齊心協力,積極應訴,以法律手段捍衛自身正當利益,增強應對反傾銷訴訟的能力。同時,中國鞋企也可以尋找國外的其他地區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跳板,既避免了對某一國際市場的過渡依賴,減小進入反傾銷的沼澤地,還能為自身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介紹
“鞋戰”時間表:
2005年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發起反傾銷調查。
2006年5月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統一征收16.5%的反傾銷稅,措施期限為兩年。
2008年底到期后進入日落復審(即不改變措施,只是裁定是否“維持”或者“取消”),浙江奧康、福建建樂等7家鞋企被抽中,并進入書面答辯程序,浙江僅奧康一家。
200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再次裁定將反傾銷稅延長15個月,至2011年3月到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