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標準上調 鞋企如何“薪響”事成
3月15日訊 當下,經濟發展的同時,物價也在飛漲,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大,企業職工的生活成本也在增長,勞動生產率也在上升,這樣最低工資標準如果不變,就會影響百姓生活,影響經濟發展,影響社會進步,更影響職工生產積極性。3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就“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指出:我們將根據經濟的發展、物價的上漲情況、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等情況,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使不少制鞋企業,尤其是中小鞋企感到了成本壓力。企業剛剛走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又要面對人力成本增加,有些難以承受。
溫州某知名鞋企高管告訴記者,此輪“用工荒”加劇了企業間的“兩極分化”。“這本身就是市場洗牌的一個過程,誰能給予更高的工資和發展機會,誰就能留下更多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小企業如果不能完成轉型,就會被清理出局。勞動力成本上升只是其中的一個催化劑。”
那么,面對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制鞋企業如何在這場加薪潮中“薪”“享”事成呢?
鞋企勤練內功是關鍵
事實上,給工人加薪的確會給企業帶來經營成本增加的陣痛,然而對國內鞋類等制造業而言是一個促進產業升級的機遇,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應該思索如何主動迎合這種轉型,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有專家一針見血指出:“我們常說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工人工資低,這是因為這些行業的附加值低,開不了高工資,而低工資又無法吸引人才,導致這個行業的技術和附加值上不去。這是一個自我強化、惡性循環的過程。目前增加工人工資并不是一次性,對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勞動力成本將不斷上升的趨勢,過得到循環將被打破,讓傳統行業往高端的方向走。”
目前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再加上持續多月的用工荒、招工難,制鞋企業的利潤空間一點點被擠壓。躍鑫制鞋加工廠老板說道:“盡管現在生意很好,訂單充足,但錢卻越賺越少。”
然而當前對于鞋企而言,加薪已成必然之勢,也是權宜之計。立足長遠發展而言,鞋企未來的路還很漫長。經濟在不斷增長,但企業卻在壓低對勞動者的分配,這種經營手法已經行不通了。尤其是中國的代工鞋企,承接了鞋業品牌的生產,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卻只享有利潤的10%,這樣的路已經到了盡頭。
鞋企要練好內功,提升創造能力,增強抵抗力,在開發和營銷上下功夫,加強研發創新能力以擴大品牌銷售,全面提速品牌發展步伐。另一方面,鞋企可以搭建網絡營銷平臺,伸展海外觸角,為自己在全球鞋業市場的角逐中謀取有利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