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鞋企走個性化路線 實行曲線突圍
1月28日訊 眼下,人們求新的消費心理不斷增強,由過去的選擇標準“物美價廉”轉變為如今的“質量+個性至上”,促使鞋產品從生活必需品功能,朝著“鞋業舉行品牌發布會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秋冬產品發布會的展品都是以個性化為標題,再次借助“時尚”的力量重塑品牌形象。
如今的鞋業圈,分層趨勢日益明顯,國外各大品牌盤踞于一線市場,國內的重量級品牌在二、三線上徘徊,更有不計其數的中小鞋企奮戰在三、四線市場,艱難地尋求生存權。中小鞋企起步晚、資金少,要在萬軍混戰的情勢下殺出重圍,走常規路線是不可取,必須積極進行曲線突圍,走個性化路線。
正如人的個性體現是多方位,小到外在的穿著打扮,大到言談之間所透露的思想鋒芒及行事中所展現的非常規方式,鞋企亦如是,鞋企競爭力的提升、個性化的錘煉亦需要多方位的展開。
個性化產品
大型企業依靠雄厚的實力可以多棲向前,運動鞋做做,休閑鞋做做,男女鞋再做做。中小鞋企則不可,雜而不精為行業所忌。首先鞋企應該選定自己的行業方向,做成人鞋的就全力以赴把成人鞋做好,做童鞋亦要使勁全力把童鞋的亮點挖掘出來。在鞋業分支細化的背景下亦也可選擇一角,把那一角做突出了,企業的實力和知名度地才能提上去。比如說在晉江大家紛紛都在運動鞋的時候,八哥鞋業推出了自己的主打產品沙灘鞋和板鞋,羸得了“沙灘鞋第一”和“板鞋世家”的美譽。無論做什么,鞋企都應該把自己的產品個性亮出來,讓消費者在提到自己的品牌的時候能迅速地某樣產品某種特性結合起來,而不只是一個模糊的鞋廠概念。今天做穩重型的皮鞋,明天做漂亮型的涼鞋,后天再搞個可愛的童鞋是沒有出路了,打造標志性的產品,讓大家更容易地了解自己的產品并記住它。
個性化品牌
品牌塑造是鞋企獨立性的一個象征,然而有不少中小鞋企一直在依靠給人家做貼牌過日子,處于很被動的局面,一旦行業的方向盤一轉,失了訂單,只能坐著任人宰割了。目前大多數鞋企都意識到創立獨立品牌的重要性,然而品牌戰怎么打呢?有一兩個比較經典的策略大家都一擁而上搶著用,亦為中小鞋企所忌。比如說1998年安踏簽訂孔令輝做形象代言人,大獲成功,晉江就有很多鞋企紛紛走起“廣告代言+體育營銷”的路子來,這一招也確實帶出一大批現在很有分量的企業。但是大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做后墊,可以與一線明星攜手,可以大張旗鼓地投資體育賽事,而中小企業若花巨資去搞這類戰術,勢必力不從心,且到后期有跟風之嫌,取不到應有的效果。中小鞋企在搞品牌戰術之時要拿出自己的個性來,以較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比如同是運動鞋企大家都在宣揚體育精神的時候,中小鞋企不妨打打愛心牌、科技牌。展現與眾不同的一面,盡量不要讓消費者陷入宣傳同質化的怪圈里搞不清誰跟誰。
個性化營銷
隨著終端為王時代的到來,大企業全方位的店鋪覆蓋戰術全面展開,一條街走到底全部是名牌,令人眼花瞭亂。而中小鞋企力量比較薄弱,若想以規模取勝,顯然是雞蛋碰石頭,這時候就要考慮從局部突圍。大城市的繁榮地帶進不去,那就找個稍微僻靜些的,一點點地搞。能把局部地區的消費群體帶到自己的店里,積少成多,亦不失為良策。溫州某中小鞋企在做了深入的市場調察的基礎上,集中資金對北方某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出擊。人才戰略上加強培訓,在營銷思路上要有個性。服務方面對終端網絡,提供人性化、親情化的服務。產品方面通過異地信息快速引進、消化,轉化行銷上的競爭力,終端策略提供陳列上業界不可隨便模仿的形式,集中資金進行區域品牌塑造,大獲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市場細化的今天給所有中小鞋企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只要善于觀察和挖掘,中小鞋企亦能在地區發揮優勢。一般來說,大牌企業行銷范圍廣,產品的區域個性不強,中小鞋企確能集中力量量身打造符合區域消費者消費特點的產品。{page_break}
個性化科技
鞋業隸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要生產出一雙好鞋沒有技術的參與又是萬萬不行的。技術作為個性的核心,不能不重視。技術的研發利用一方面是對消費者溫馨關愛的最好體現,另外一方面又可以把它變成鞋企發展的一個個性點,打科技牌。喜得龍之所以能在群雄逐漸的運動鞋板塊上后來者居上,打的就是科技牌,一方面廣納賢才,擴充科研隊伍,提高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另一方面又攜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投入巨資成立運動裝備產品研發中心,接軌國際頂級品牌的研發模式。兩手抓策略,讓喜得龍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形當中也提高了企業的美譽度。像大企業一樣組建一流團隊,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對中小鞋企來說可能比較吃力,但是中小鞋企至少可以多引進消化別人的技術,并轉化為自己內在的競爭力。
大企業資金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的市場優勢,中小企業卻也有機動靈活的特點。若大小企業來打一場拳擊或是比一場摔跤,當然是越大越有優勢,但是如果換成是柔道比賽,勝負亦未可定。中小企業在成長的過程必須得多方面塑造企業個性,挖掘企業發展亮點,從局部突圍,才有望穩占市場一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