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李寧實現“蛻變”對手是自己
隨著去年12月底,特步、中國動向上半年收入或營業額都實現了同比50%以上的增長;09年上半年,這四家企業中營業額同比增長最高的是中國動向,但也僅為33.5%而已;而2010年上半年,增長最高的則換成了安踏,但營業額則只同比增長了22.6%.
在2010年,李寧公司成立20周年的時刻,它迎來了一場“革命”,除了更換產品標識以外,更是在品牌定位上開始叫板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并在銷售渠道中開始關閉或者整合效益不佳的一些門店,并不斷增加新開門店的增量式增長道路向依靠挖掘現有門店效益增長的路子轉型……
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運動用品企業之一,李寧公司當初的鐵桿粉絲“60后”、“70后”正在慢慢地變老,引領運動用品潮流的變成了“80后”、“90后”。此次李寧的“改革”把突破口選在了“90后”這樣一個群體,為了取悅年輕的消費者,將產品標識從“L”形換成了“人”形。但似乎這一改變,并未受到90后人群的肯定。許多消費者都在表示“新的商標看上去沒有原先的好看。”
不過李寧公司相關人士對此回應說其實心理早有準備,并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調試,喜歡李寧新產品、新標識的人會越來越多。
可是李寧公司必須要面對現在的難題:在品牌定位上,李寧希望成為耐克、阿迪達斯一樣的跨國大牌,現實中,在李寧公司希望抓住的“80后”、“90后”消費者的眼中,李寧看上去更多還是一個國內品牌;這種認識上的剝離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的時候,李寧公司啟動了銷售渠道變革,既丟掉了消費者,又喪失了經銷商,這可能是最壞的結果。
2010年,李寧的新聞一直不斷。除了換標,提出針對“90后”的傳播方案,主動向新興消費群體靠攏外,李寧公司與非凡中國合作,進軍體育經紀和體育營銷,以及房地產行業。
動作頻頻背后,馬崗分析說:“粗看似乎是一串連貫性的動作,業務之間可以彼此借力,實則偏離了核心體育用品和鞋服行業,跨度過大,彎轉得太急。這些應該經過李寧的決策團隊論證,但決策中意見是否存在分歧,外界不得而知。”
他進一步分析說,業績下滑是表象,深層的原因還是源自企業內部,李寧要走出“負增長”的陰影,主要的對手不是耐克、阿迪達斯,也不是安踏為首的晉江系,而是李寧自己,只有自我挑戰,才能超越自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