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壓力大欲關閉五六百家門店 運動品牌發展面臨瓶頸
12月23日訊,經營思路從“占地盤”向“要效益”改變。
然而,訂貨量不佳、股價暴跌和加盟商被迫抽身卻證明,李寧并非“一切皆有可能”。
李寧壓力大 欲關閉五六百家門店?
近日,有消息稱李寧將在全國范圍內關閉五六百家門店。與此同時,在李寧公司召開的2011年第二季李寧牌產品訂貨會上,盡管服裝產品和鞋產品平均零售價上漲超過8%,但訂貨量同比分別下降7%和8%。
據服裝行業內部人士透露,最近幾年李寧產品的銷售一直呈上升趨勢,今年這種情況很罕見,未來李寧將整合一部分業績不好的門店,通過提升單店銷售收入來促進公司業績的增長,李寧關店的數量可能達到500~600家。對此,李寧公司一內部人士證實說:“有這事兒,是市場調整啊!”但當記者詳問時又對此予以否認。
目前李寧品牌專賣店數量為7478家,遍布全國。
此前,李寧行政總裁張志勇曾表示,在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大量開店戰略面臨天花板,運動用品企業必須提升現有門店單位面積的效益產出。
有業內人士指出,李寧專賣店在同類運動品牌中數量比較多,關閉門店可能是李寧公司對此前膨脹擴張的反思。{page_break}
商家壓力大 遼寧有人欲轉讓店鋪
22日,李寧公司相關人士說,目前李寧在沈陽的專賣店有60多家,其中直營店48家,加盟店有十多家。
“在中街等繁華商圈的專賣店基本上都是直營店。”該人士說,直營店由于處于商圈,運營成本非常高,一般的加盟商是承擔不起的。
據透露,不斷上漲的房租、人員開支,使李寧專賣店的運營成本壓力非常大,因此在沈陽市區內,即便有人提出加盟申請,基本上也會被婉拒,因為公司加盟后賠錢的可能性非常大,不會讓加盟商拿錢“打水漂”。
除沈陽市區外,在一些縣城也有李寧專賣店,不過一些專賣店的經營也不景氣。
“遼中有兩個加盟商開了三個店,其中有一個加盟商已經明確要退出了,另外一個也有意退出,原因就是不賺錢。”該人士說,這些店鋪將來怎么辦還不明確。此外,在沈陽周邊比如燈塔,也有加盟商要轉讓。
針對李寧將在全國關閉門店一事,該人士表示不太了解,也不知道是否會涵蓋沈陽。
大家壓力大 運動品牌發展面臨瓶頸?
事實上,最近一兩年來運動品牌關閉門店并不鮮見。
去年底日本最大的運動品牌美津濃關閉了約200家在華門店;由于運動鞋、服裝產品訂單金額減少,耐克關閉了惟一在華自有工廠并終止跟數家合同工廠下訂單;由于中國和日本的市場需求不振,阿迪達斯的銷量出現下降,阿迪達斯計劃撤銷在亞洲和歐洲的地區總部,關閉部分分店……
廣州一家運動服裝加工企業負責人劉軍說,運動品牌已經表現出了疲軟態勢,似乎遇到了發展瓶頸,并且這種范圍還在擴大,即便一線品牌也面臨這種困境,而二三線品牌的低價競爭剝奪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使得企業面臨轉型困境。
在沈陽,這種競爭表現得尤為激烈,各品牌都大打價格戰,新品低至七五折,并能參加買二百送一百活動。
專家:關店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沈陽服裝紡織行業商會秘書長婁敬洪表示,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原料價格增加了運動類服裝的成本,此外人力及租金價格的攀升,也讓不算景氣的運動品牌專賣店雪上加霜。
婁敬洪說,最近一兩年運動類服裝、鞋帽銷售有所降溫,加上成本上漲,一些門店甚至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現象。目前部分運動品牌所面臨的困局,是前幾年迅速膨脹擴張的結果,加上市場混亂,各品牌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婁敬洪認為,目前國內的運動品牌定位集中,多數處于中檔水平,產品設計、營銷模式甚至價格定位都如出一轍,重復式的市場讓消費者產生疲倦感。因此,僅僅通過關閉門店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品牌培養力度,突出商品特色,找到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同時對目標消費群體的廣告宣傳精準到位,這樣才能讓品牌得到提升,從而增加銷售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