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鞋企為利潤鋌險境外套保
境外外匯經紀公司攬客風云再起。
實際上,目前在中國內地,境外的這些金融機構攬客力度近期明顯加強。
“這是我們目前一種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之一。”浙江某大型民營集團的財務官歷先生稱。
歷先生所謂的匯率規避方式即是做外匯期貨套期保值,而他只是一名企業資金的監管者,真正的操盤手另有其人。
這像一種劍走偏鋒的游戲。
“這是一種特殊時期的投資渴望,一旦匯率相對穩定,我們不會做這樣的投資,不僅是投資的風險,也會給企業埋下法律風險。”
消失的利潤
歷先生所在的集團公司是長三角一帶的制造型企業,每年來自歐美國家的訂單總額起碼上億美元起。從下訂單到交貨,期限基本在三個月左右。
6月第四周,歷先生所在的企業資金開始陸續進入外匯期貨市場。“我們也沒有頻繁地操作,只是做個套期保值。”
因為在前一周,美元貶值的勢頭開始顯現,非美貨幣大面積上揚,外匯市場的變化更加波詭云譎。普通投資人操作上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而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外匯市場復雜形勢,也是不小的難題。
美元的強勢比較明顯地削弱,歷先生企業的產品出口區域多集中在歐美,由于歐洲債務危機陰云不散,市場對歐元仍舊疑慮重重。而人民幣貌似有又一波升值強勢啟動。
其實在之前,一直有朋友建議,“不妨做一些外匯期貨。”
的確,匯率的波動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出口,利潤至此已經被壓榨了2%左右。歷先生的企業是低壓電器產品,由于牽涉到訂單國家或者區域的專利問題,各種費用已經將利潤壓榨得相對微薄了。
“如果再不采取些方法,境外訂單業務將全面陷入虧空狀態。”歷先生稱,“當時,董事會特意為此召開會議協調此事。”
其實,像歷先生這樣的財務主管,平常是各類私募或者經紀公司的金融機構等公關的人群之一。在一期貨公司副總的引薦下,歷先生和香港英皇金融的一名負責人相識了。
記者通過網絡與一名自稱“高盛公司”的經紀人取得聯系。據稱,現在的開戶手續非常便利,企業開戶的時候,提供相關工商登記證明即可。
然而,由于中國境內目前尚無外匯期貨業務開放,客戶資料必須郵寄到境外,開設境外賬戶。資料審核過后,客戶可以通過網絡操作。
“開戶流程和境外外匯炒作是一樣的。”該名“高盛”的經紀人告訴記者。而且,外匯期貨開戶沒有最低限額,“1000、1萬均可以入市。”而外匯期貨的杠桿性分好幾檔,比如1:20,1:200,1:400不等。
歷先生則選擇的是最低的那一檔。
匯率壓倒市場風險
“這個領域的案件下半年以來發生了幾例,都是經紀公司非法操作,然后卷走客戶資金”上海一公安干警向記者透露,由于無法公然宣傳,這無形中給一些別有用心的經紀人鉆了空子,資金安全和法律風險要引起重視。
雖然這個領域法律風險潛伏,但似乎境內企業需求強烈。記者調查得知,位于江浙地區的一名服裝企業主和一名鞋類配件的企業都已經成功開戶。而且,打算近期賬戶開始操作。
“我們基本是接一單,虧一單了。”一名鞋企老板嘆息,“企業總要運營下去吧?能活過這個動蕩時期是王道。”
他們現在時刻盯著匯率市場,尤其是10月10日下午,美元兌人民幣的即期匯價忽然較快上漲至6.6912。“根據這個勢頭,我1個月前接的訂單,現在就已經虧了。”
該名企業人士還透露了自己選擇期貨外匯的原因所在。比如,他也考慮過選擇外匯掉期等來規避這種匯率風險,但銀行所收的手續費大約在1%-3%。之間,而境外公司則優惠了不少,他們傭金的收取在萬分之一到三之間。{page_break}
一國有大行國際業務部的相關負責人稱,目前中國的外匯衍生品仍與2008年7月前一樣,仍僅有遠期和貨幣掉期兩種。雖然中國央行此前曾多次表示,監管層將在完善現有外匯衍生品交易工具的同時,再研究適時推出其他外匯衍生品交易工具,但目前仍未見任何實質性結果。
然而,特殊的情勢下,這種需求在總體上揚。
今年四月,中國外匯市場中的主要遠期成交品種外匯掉期成交量創出53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環比大漲26.5%。而當月中國外貿出口連續第六個月同比下滑。表明金融機構、經濟實體的各類外匯避險、對沖等交易需求旺盛。
實際上,這些企業選擇境外的外匯衍生品,資金出境走的路徑也是相對灰色。
以歷先生的操作為例。他的公司賬戶開設之際,先向境外的經紀公司提交關聯賬戶申請。比如他所操作的期貨賬戶是集團公司,集團旗下的5家子公司賬戶被設為關聯賬戶。如果以1億美元的資金出境為例,為了規避國家監管部門設立的資金出境額度的限制,他會將資金分批從旗下的5家子公司賬戶轉入境外的期貨賬戶。
而且,另有一種模式,讓資金來去更加便捷。歷先生進一步透露,如果集團在香港也有一家子公司,就可以向監管機構遞交相關的證明材料,那么資金進出就更加自如了。
歷先生因此就成功操作了一個訂單的套期保值,由此還賺了大約2%左右。
6月賬戶開設是為了一筆800美元的訂單,當時因為歷先生感覺匯率浮動比較頻繁,于是通過外匯期貨市場以匯率下浮3%的價格購進了一批期貨。兩個月后,800美元的訂單交付之日,就是期貨交割之時,那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下浮大概在1%左右,歷先生稱,利潤就從這個差價里產生了。
如果匯率升了,那么訂單結算之日,雙方交易的美元也就對沖了期貨市場的損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