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的顯現——藏鞋
西藏高原地域遼闊,每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鞋子。藏族男女鞋,外觀雖然很像舞臺上古裝戲里穿的靴子,但用牛皮做底,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紅綠相間的毛呢裝飾,鞋腰也有線條、花紋,鞋幫用各色絲線或各色皮革、氆氌、金絲緞制成。人們能從一個人所穿的鞋子判斷出一個人的職業和社會階層。
一般藏族男女通行的藏鞋可分為四種,即“松巴拉姆”、“嘎洛”鞋、靴子和“嘉慶”等,還有單層底、多層底等不同的鞋種,用氌氆、毛呢、皮革、氈子、綢緞、麻布等做料子。“松巴拉姆”又稱松巴鞋,根據不同的地區,松巴鞋還可分為藏松巴、江孜松巴、拉薩松巴等, 以花紋秀麗繁雜著稱。嘎洛鞋的特點是美觀、結實,分為兩種:工布地區的嘎洛,鞋腰多為牛皮底,上面勾出狗鼻紋;在墨竹工卡、彭波等地流行的嘎洛鞋則一般不用皮料作底,鞋面圖案大方、素雅。靴子大致也有三種:用黑色平絨布和牛皮相間作腰的稱為“熱瑪魯”;用絨布作筒的稱作“布江”;鞋腰全部用皮料的叫做“過瓦靴子”。靴子的顏色以黑色居多,具有典型的蒙古風格。而“嘉慶”是藏鞋中的高檔品,藏語里是“虹影”的意思,鞋面及鞋腰上的兩組線條恰似美麗的彩虹,底子很厚,用優質毛氈疊加,保暖結實。目前售價在七百元以上的“嘉慶”鞋多為過去上層官員專用。
藏鞋根據形狀和用料的不同又可分出多種。較為高級的松巴鞋稱“松巴梯呢瑪”,它用牛皮制底,并以粗毛線或綿線密密縫制,底厚達1厘米多,靴幫色彩斑斕,分別用紅、黃、綠、藍等八種顏色的絲線在上面繡出美麗的圖案,靴面也有繡花,十分艷麗。這種靴,因為做工精致考究,以前是喜慶日子里才穿用。西藏婦女喜歡穿松巴鞋中最好的“梯呢瑪”,是因為這種鞋的鞋頭上有復雜的花卉圖案(俗稱“魚骨刺紋”,要求其線條如魚骨刺挺拔犀利),在舊社會是家庭條件好、出身高貴的婦女才穿得起的。當然,現在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輕松擁有了。
比“松巴梯呢瑪”檔次低一點的鞋子叫“過不雜”,這種鞋的底子全部用牛皮包起來,非常結實。還有一種鞋子叫“替日”,所謂替日,是專門用粗線納底,氆氌縫幫,多產于山南地區,因為在山南很多地區的農田邊有一種叫“孫瑪熱雜”的植物,漢語叫大麻子、苧麻,農民們把它揪下扎成條縫進鞋底而得名。“替日”這種鞋子的特點是比較暖和,經久耐磨,經水浸泡會越變越硬,變得更結實,所以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在牧區,牧民都喜歡自己縫鞋,比如像“朱朗”,意思是產自康區甘孜朱諉地方的靴子,老一輩人管它叫霍爾鞋。還有“珠西替雜”鞋,青海玉樹人喜歡穿,因為這種鞋很結實,在雪地上走路也不會變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