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壓力倒逼出口鞋企醞釀轉型(一)
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調整……中國的制造商忍無可忍,終于開始醞釀提價或者轉型了;對于已經習慣了中國廉價商品的美國人,他們的生活可能也要發生一些變化了。
華萊士一家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門羅市。這個5萬多人的城市的官方網站上宣傳說,它們最大的旅游亮點是游人能在日出時分好好享受一杯咖啡和一個牛角面包—也就是說,這里什么都沒有。
但是,對于本地居民來說,有了沃爾瑪就什么都有了。華萊士太太最常去的超市有沃爾瑪、家庭美元商店(Family Dollar Store)和布魯克希爾(Brookshire’s)。門羅的家庭美元商店比沃爾瑪多,但她更喜歡在沃爾瑪購買每周需要的食物,因為“在那里買東西的人多,水果、蔬菜和肉總是很新鮮,而且它們的價格是城里最便宜的”。
“如果沃爾瑪都沒有,那你根本就不需要這個東西。”像很多住在美國小城鎮的人一樣,她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門羅市路易斯維爾大道上的沃爾瑪超級中心是路易斯安那州79家超級中心里的一家。這家沃爾瑪超級中心大約有14.2萬種產品,沃爾瑪網站上也有50多萬種產品可以讓顧客任意挑選,并免費為顧客配送到離他們最近的超級中心。
不管是小城鎮還是大都市,沃爾瑪源源不斷地把“中國制造”—其中大部分甚至沒有生產工廠的名字,產品身上只有一條條條形碼,代表著“我屬于沃爾瑪”—輸送到美國家庭里,這并沒有因為他們把口號從“天天平價”改為“省錢,活得更好”而改變。
和它的那些敏感的顧客一樣,這家超級市場知道在哪里可以買到最便宜的東西。
沃爾瑪在全球范圍內直接和2000多個供應商的5000多家工廠有訂單來往,其中有大約4000家工廠在中國。即便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這個數字的浮動范圍也在20%以內。
像沃爾瑪一樣在中國進行商品采購的貿易公司們,多年來一直把“中國制造”作為自己價格競爭優勢和利潤的最重要來源。根據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數據,截至2009年11月,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中的份額達到了23%。
于是,華萊士一家的一天從中國生產的咖啡機開始,在中國生產的床單被罩里結束,中間塞滿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東西:衣服、鞋子、電吹風、MP3、裝飾首飾、相框、電話、賀卡……
但現在,他們的生活可能面臨變數—最便宜的商品將可能不再Made in China。
2010年6月19日,在重重升值壓力之下,中國宣布將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是繼2005年7月21日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后,對人民幣進行的再次匯率改革。
這次匯率改革讓人們擔心,人民幣將可能小幅升值,中國一些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將會面臨迅速下滑的局面,甚至垮掉。其中,服裝和鞋類出口將可能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2009年,中國在美國服裝和鞋類市場的份額為46%。
按照中金公司研究部的估算,出口依存度和國內成本較高的行業,如紡織服裝制造業,國產率超過80%,明顯高于其他行業—可能由于人民幣升值降低出口。若人民幣升值5%,將使其以美元計算的出口成本上升4%。
“在東莞,企業的訂單都能做到八九月,很多小企業不太敢接新的訂單。”位于東莞的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經理文海斌還能記得當金融危機來臨時東莞鞋廠倒閉的情景,“制造工廠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發生突發事件,一旦出現就會將上半年所有的利潤全部虧進去。”
6月2日7點30分,在東莞華寶鞋業的生產車間里,一些穿著不同顏色制服的工人還在生產線上做著最后一道工序。此時,大部分工人已經離開車間,平時熱鬧的樓層安靜了許多。作為全球頂級女鞋的代工廠之一,華寶鞋業在每周三的晚上都會給自己的工人放假,這讓7天的工作周期看起來并沒有那么長。
王建飛,貴州人,作為鞋廠三車間生產部的小隊長,他正帶領著幾個工人抓緊“補貨”,“當生產線上出現損耗時就需要人手補貨。”王建飛到工廠有4年的時間,他所在的生產車間大概是工廠里人數最多的部門。
{page_break}
“造一雙靴子,按照大概每只10元的計件費,30人的小組平均下來,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王建飛說,熟練工人可以拿到更多。
在這些工人中不難聽到湖南、湖北的口音,湖南人高江雷已經做到了主管級別。“春節前后,介紹老鄉來廠打工可以有50元到90元不等的獎勵。”
對于他們來說,更好的消息是,5月份《關于調整廣東省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開始施行,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提升至每月920元。
但對于華寶鞋業母公司華堅集團總裁張華榮來說,這是不小的壓力。按照企業普通工人每月1800元的工資計算,用工成本要上升17%左右,以300人的工廠為例,企業一個月要多付9萬元,一年多支付108萬元。華寶鞋廠的年出口額大概在9126萬美元。
“工廠的電費、材料費、維護機器的費用、廠房租金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張華榮表示,此外還有各種數不清的賬單—交通費、電話費、辦公費、交際費、開發費、投資利息、差旅費、工商稅務費。這一切都將被計算到訂單中。
以華寶鞋業出口的一雙普通女鞋折合美元計算,2006年到2008年原材料從10.05美元上漲到10.85美元,勞動力成本從2.23美元上漲到3.3美元,水電及運輸成本從0.18美元上漲到0.23美元,雖然辦公耗材等綜合費用下降0.32美元,但出口單價仍從15美元上升到16.2美元,一雙鞋的毛利潤從1.1美元下降到0.7美元。
而從2005年開始的人民幣持續升值使毛利潤減少了0.29美元,國家降低鞋類產品的出口退稅使之又降低0.3美元,最后企業所獲得的稅前利潤從2006年的1.2美元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0.21美元。
“稍微小點的企業利潤可能還不到5%。”做了14年女鞋的張華榮很清楚現在中國代工鞋廠的現狀。他的華寶鞋業外單占比接近95%,拿到的最高利潤不到10%。
襪子行業也是如此。寧波同輝國際貿易公司主要做襪子的出口貿易,近幾年來雖然成本上升,襪子的價格卻鮮有變動,2000年的時候,可以做到50%的利潤,現在能保持在5%已經謝天謝地。
眼下最讓其總經理桂明軍感慨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現在的工人主力是90后,他們與老一輩有著不同的勞動觀念,比如我們的工廠雖然現在免費提供食宿,宿舍有大功率空調,月薪4000多元,但還是招不滿人。”
即便如此,對于企業來說,大訂單仍是工廠維持穩定利潤的保證。“美國人一年可以消費七八雙女鞋,歐洲人可以消費五六雙,但在中國還不到兩雙。”張華榮說。
布朗鞋業是美國最大的鞋業零售商之一,擁有著Naturalizer等眾多品牌,它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利威貿易就在華寶鞋廠的隔壁,也是華寶的合作方之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國際知名品牌中有15個品牌的女鞋把訂單交給了華寶鞋廠。
事實上,盡管最近最低工資的調整給張華榮帶來一定壓力,但中國制造業的薪資水平僅為美國的3%。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發現,2007年挪威制造業的薪資水平是美國 的2.8倍。在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接受調查的12個西歐國家中的10個國家,制造業薪資水平均高于美國—這些中國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的薪資水平都遠遠高于中國。
在張華榮的鞋廠,人工和研發成本只占15%,成本中最大的占有部分是55%的材料費用和20%到25%的各種稅費。
從物流上看,外銷的產品只需要將產品運往港口,貿易商會包辦剩下的事情。但內銷產品走的是鐵路、公路等運輸路線,以廣州到北京為例,如果按照每公里0.5元收費,高速公路的費用起碼在千元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